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参与者:Ben(1980年出生于广州,1986年移民到香港,1993年开始不断往返两地,1998至2004年间,曾作为某网站政论版主持,现在一家软件公司当主管)、黄永


【黄永】

先请你谈一谈对我文章的看法?是否同意、支持我的观点?有哪些不同意、不支持?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Ben】

对于你的文章,许多点子我都同意,部分观点甚至当击节赞赏,然仍有些地方是保留意见的。首部分的媒体片语和个人经历,很有效地融情入景,然而始终不是建立在宏观具体的数据上,没有对比印证,于是只能说是某一种切入点。


回归之前,香港北上大陆的主要是探亲,即使是经商人士,也是以回乡套取便宜人力资源和关系开始,是故,亲友乡党比起商业媒体更具影响力。媒体所影响是新香港人,即是指出生于香港,自小就对大陆感受陌生乃至敌对,是故想象中的大陆很易受媒体影响。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在香港街头游行中,有人曾打出“香港人主场”等标语

无疑,八十年代之后,媒体的影响力扩大,但这也是因为新香港人在六七十年代崛起,而渐渐成为想象中的香港主角。

九十年代后,由于大陆经济高速发现,原有的祖乡印象、联系都硬生生断裂。

九十年代香港人眼中的中国,确如作者所言,充满虚妄想象,更合符“商人和旅游团”视角。总的来说,经济因素主导了文化因素。


回归之后,虽然中资势力渐渐主导话语权,也有更多港人需要不断北上工作,或跟本港接触内地到来的同学和同事,但媒体的话语权实则更大,间接的诠译区域比起生活更真实,地区距离缩短,心理距离却有更有障碍。

比如内地来港的新移民、交换生,依然形成各种小圈子,而没有跟本港新世代打成一片。

在职场,尤其是金融行业,这现象更普遍。中心商业区内的精英华人多数不懂粤语,其不懂粤语的比例跟外国来港工作者几无分别。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港人北上寻找工作机会

同样地,香港人在百年英治后对英国认识甚微,回归十五年何以立即了解中国大陆?客体的中国仍是客体的,具体上却是“被迫的”中国人。


然民间交往是否由媒体和旅游主导,我已在早前说明了,比较深入的探亲、亲友联系、故里想象,亦具有相当份量。新生代给你说中了,但老一辈仍占社会半数,即使渐渐淘沙退色,他们的话语还在萦绕着,他们的主观印象仍然遮着另一厢的客观变化,或是媒体/旅游中的世界。


借用媒体和经历轻松切入,较易错过问题何以是问题。在香港人心目中的,“为什么香港大陆要很熟悉/亲切”,显然要比“两地之间有多熟悉/亲切”来得尖锐。早前说过,香港人其实也不熟悉前殖民主英国,现在补充一点,大陆内部各地之间的认识程度,同样呈现框架化、呈现差落。


你提出法治意识的观点,我说现象描述是对的,心态描述却不其然。



【黄永】

那么香港人和大陆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冲突,除了认同的问题外,是否跟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


【Ben】

香港人是习惯了法规有效,但不具备替公家实行监督的动机。为了排斥抵抗违规行为,香港人仍然是按程序办事,交由警察、律政单位、立法机关迂回地解决,避免陷入冲突当中。


是故每次发生正面冲突,在对立双方以外的管理单位也不能置身事外,政府、警方被视为“不作为”,本地化的积怨往往比内外矛盾更好把脉。

(也可以如此补充:香港人太忙了,争执比违法的罚款更昂贵,守法的首要原因是避免争执,期待公家厉行执法,也是因为如此最具效益。也因为人人都很忙,人人都会因为站在“守法最有效”的立场判断是非,却实在不热衷于充当执法代理。)


要是把以上两点扣连在一起,我得指出香港人心底里缺乏“要适应和配合大陆”的动力。

因为一国两制膺许了香港抽离于大陆制度的空间,任何突破/挤压此缓冲空间的现象,都被视为背叛,衍生各种形式的抵抗。最后往往把矛头指向有责维持一国两制和管理香港既有模式(包括法治在内的各种核心价值)的特区政府。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香港警察

尽管表面看是这样,但香港人实则不是在监督其他人,而是害怕不导从明文规定的人。或敬而远之,或私下诋毁之,或群起而攻之,却少有正面“以身犯险”。这里有的并非“以法而治”(Rule by Law) ,而是“依法而治”(Rule of Law )。

香港人比大陆人更害怕潜规则,不喜欢被规范(指以法凌人,在新世代尤其多人认为基本法的存在,跟人大释法的具体行为同样讨厌),对明文规定仍存有“这样即是可以怎样怎样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比起明文法,香港人更认同“文明的规矩”。


许多香港人都曾在大陆感到无限迷惘,因为生活的秩序并不能透过明文规则把握,而要不断摸索和适应潜规则。实则“白人父母会骂港人‘你英文太烂’”案发率也不低,七八十年代的港产片实则也有反映。


【黄永】

多数香港人怎样看待“自由行”?香港人和大陆人的隔阂到底什么是最严重的?


【Ben】

第五部份你援引的段子足以反映香港人看自由行来客的心态,尚要点出,陆客消费的绝大部份利润,都被租主夹走,是故香港当下说“地产霸权”,其厌恶程度绝不下于“蝗虫”。

只是外敌之说容易建构身份认同,内患却总是界线不清充满暧昧,但内外夹迫底下,普罗市民腰包非但没有鼓起来,反而深受工资贬值物价飞涨所困,更酸总是升值的人民币消费。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香港自由行广告

自由行虽然大大增加个别城市居民来港的自由度,但始终不是完全自由、随意的行为。平民百姓在游旅、经商工作之外,多了一个日常消费购物的理由进进出出,但消费时所面对的,还是大幅包装过的想象区域,并非细腻具体的生活。也许,工作和留学者会对当地有更多了解,但目前还谈不上有工作/学业层次的自由行。


有关“殖民地/奴才规矩”这说法,新香港人大概都会看傻了眼,但反过来看,香港人对廿三条或入境政策等等中港(其实是中英联合声明才对)法则,视为殖民强权所在,充满反抗意识。当然,最有隔的仍是新闻言论自由和人权观念,这个区别足以产生价值观差距,使香港人宁愿自以为能跟英国沟通而不是能跟中国大陆沟通,去大陆比去欧美更加冒险。



【黄永】

你提到在香港人心目中的“为什么香港大陆要很熟悉/亲切?”,显然要比“两地之间有多熟悉/亲切”来得尖锐。这说得很好。那么就请你谈一谈香港人是否觉得香港和大陆要很熟悉/亲切?无论答案是“是”还是“否”,为什么?


【Ben】

    我的答案是“否”。

陆港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发展,不是单方面可以决定或逆转。在被动层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要素,香港大陆势必会变得更熟悉,亲切,这势态已经强得让两方面都忙个不可开交。在这形势底下,保持清醒、自觉性,才立得住脚,乃至对双方面都有好处。


即使香港主动奉迎,往往都无法应对各种融为一体的期望和论述,何况这些论述也是虚伪的,大陆各阶层都需要香港保持“特别”,只要香港特别之处不构成威胁。

如果香港突然变成另一个广州或上海,无法分办香港人和内地人,余下的绝不止是空虚。香港提供了中共统治范围的另一套生活空间选择,香港人的独特性,跟内地人的抵触事件,在在都说明中共底下尚有选择。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香港街景

就香港本土层面去讲,保持个性更是自然而然的事,香港模式尚且不是地狱,哪怕有诸般不够好,香港人仍是乐于走自己的路,并未彷徨到把中国模式视为金科玉律。


就在这个欧美不景气的年头,欧美升学中介还是越做越大,内地升学中介推出少量北大清华的学额,却招不到足够的考生,难道北大清华都不若欧美野鸡大学?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有不讳言者曰,上大陆能学好贪贿整人的一套,一生受用。听者皆默然。



【黄永】

看了你推荐的周保松教授的《一个人的移民史》文章,你觉得香港人和“新移民”之间的关系,与现在香港人和大陆人之间的关系,有何异同?


【Ben】

目前香港人较少关注新移民的问题或冲突。要是揭开来讲,仍会有不少香港人把新移民和“没有纳税就坐享福利”拉上等号,简单来说新移民被看成负累,看成穷人,寄生虫。

相比起来,所谓的大陆人,也就转化为有钱消费乃至作威作福的爷样。


两种情况,都给香港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挤压的感觉。但一切感觉都是受到实际经验而渲染的,来消费的爷,几乎是天天都接触到,刻刻都感受到。来讨帮助的,若非社工也未必知道其存在。

反过来说,日常生活很受碰到辛勤工作的低下阶层,很易从口音和动作速度判断出低下阶层中的新移民,是故接纳这种勤劳的新移民,还较为容易。由于最低工资法例,近两年已再很少听到“新移民来抢饭碗”的说法。


对话 | “说穿了还是不想走上一体化的路”
“新移民来抢饭碗”游行

我不敢说香港人对新移民已无戒心,或已经达到真切的认识。恰恰相反,新移民的存在感变小了,还使香港人忽略其身份、利益和感受。要么有人说新移民的坏话,受到伤害的新移民仍倾向隐藏身份,小事化无,慢慢地“新移民”就消失于话题里。


新移民背后也得不到大陆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最关心他们的,恰恰是被认为亲中的本地政治团体,最近,又有媒体把新移民包装为新的创造力,可以说新移民已经得到较广泛认同。

但同时,也不乏人把泛民主派的选举失利和边沿化,归咎于新移民劣化了港人质素。这类人尤以年青人为主,他们的共同点是急切渴望政制民主化,诡吊的是,当中有许多实为新移民年青人。可见,“新移民”代表了虚拟的他者,那些比较接纳亲中派或中国模式的人,或是不明来历暧昧窜红的政经新贵。



【黄永】

你对所谓的“中国天朝主义”有何感受?


【Ben】

   恐怕又是一般香港人没有关注过的。强世功的见解,陈冠中的反应,都是主流以外的精英语调,我认为此部分具有补充作用。


   第九部分开首用1949年作分界,甚可议,只是不失大体。结尾笔法好,我会说你借了最好的时点提供良好的展望,没有让近年的变调(最归是局部的变调)把局势冲得模糊,还借机让“道理”以外,归于人性的“执拗骄傲”解释余算,很到位。


早选

__________________

杨|早

南望香江有所思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