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91年的高考,最纠结的事儿是填志愿。
 
每年政策都在变,来回推磨子。对于考生来说,最靠谱的是分数出来再填志愿,误报的可能性比较小。稍次一点的,是考完试估了分再填志愿,也还行,至少考好考坏有个大致感觉。
 
最坑爹的就是1991年这种,考前就填志愿。我特么万一失手了呢?活该。
 
1991年,还有一些别的因素。
 
1989年,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率先开启了军训一年模式。本科四年变成了五年,头一年还是在军营过。
 
所以1990年的复旦大学就成了香饽饽,性价比高嘛。我就琢磨了很长时间的复旦新闻系,自问考不考得上。
 
可是1991年的新政策出来了,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四所高校军训一年。
 
这么一比,务实的广东考生还是觉得上个别的211高校(那时还没有985)比较划算。上述四校,在别的省我不知道,在广东的收分一路下滑,那会儿如果想圆北大清华梦,估计比现在容易。
 
填志愿这事儿多半还是听家长的。高三的孩子有几个知道哪所大学好哪个专业适合自己?
 
我有个发小在广州,跟我是一年高考,他爸专门从广州跑到佛山来,跟我爸切磋了一天,才算给我俩填好了志愿。
 
之间学校来过两所大学要推荐生。一所是南京大学,承诺上重点线就优先照顾,但是,只提供一个系:宗教学系。听着有点懵,不太敢应。
 
还有一所是李嘉诚投的汕头大学,直接保送文科各系。我当时成绩就是班上八名、十名来回转,直接定了汕大,又有点不甘心。
 
最后我爸定的盘子是:第一志愿,中山大学中文系、经济系、法律系(说起来有点扯,经济系法律系怎么可能收中文系不要的学生?可是中文系就业也不错,照样也不吃剩饭。而且中文系有我妈的大学同学,多少有点帮助,就把中文系填了前面)。
 
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都忘了。大概有广州大学的经济系,有没有我爸的硕士母校华南师范大学?忘了。第四志愿是我爸在的佛山大学,经济系。所以前面的中文系其实是乱入,我爸总的方针是让我学个经济法律啥的。
 
自己研究了一辈子文学,觉得下一代好好过点日子比啥不强?
 
 
那时考试还是七月七日抗战纪念日开始。天气热是不用说。考场离我家隔着整座城市,往常骑车也得近一个小时。大热天来回骑车肯定不划算。在学校附近吃呢,又觉得休息不好。
 
那会儿根本没人开酒店房间午休啥的。反正我没听说。
 
后来是一位师叔的妻弟,李叔叔自愿帮忙。用摩托车将我接回来再送去。一连三天,天天如此。这份情谊真是该记住。
 
上午考完,坐在李叔叔摩托车后座上驰过燠热的南国街道。到家吃顿饭,休息一下,又赶紧回。好在摩托车不会堵车。
 
我们中学旁边,就是著名的海天酱油厂(家里平时吃酱油都是去厂门市部直接打散装的)。酱油味儿一到热天铺天盖地无处可逃。我们就在浓浓的酱油味儿里考完了决定命运的三天。
 
前两天考完,仍是搭公交回家。最后一天,佛山大学派了辆车,把佛大参加高考的子弟一起运了回去。
 
那天下午坐在车上,心里特别的空落。不知为什么老想着《梦醒时分》的歌词: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某种价值的虚无感吧。
 
等分的日子很煎熬。为了散心去了广州发小家。可是他也在等分不是吗?有一天拿来了语文卷的答案。我拿到手,第一时间不由自主地去看那些没把握的题。
 
第一道选择题,错!第二道选择题,还是错!
 
立刻扔掉答案,不敢看了。
 
发榜的日子越靠近,越没信心。去广州时,先还去中大校园看了两眼,想象自己将来在这儿上学,也不错,草色翠绿,榕树成阴,日本人送的孙中山铜像脸上黑魆魆的。
 
过几天就开始打听广州大学校址在哪儿,安慰自己说离火车站近,将来回家方便。
 
倒数第二天,正巧去林大辉叔叔送个什么东西。他是佛山大学经济系主任。我就跟他打招呼,说搞不好第四志愿到您这儿混,您多关照点。他呵呵地笑着说,不至于不至于。
 
报分的电话是放榜头晚的九点多来的。我高三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在电话里大大声地说:很不错!很不错!
 
广东实行标准分。文理科第一名不管分数多少,就是800分。然后往下排。我好象是760多分?总之就是全省能排进前十吧。
 
这要搁往年就是本校第一了。但1991年很巧,广东文科第一名在我们隔壁班。
 
但那也很好了。不管怎么说,想读啥就可以读啥了。
 
这要是知道分再报志愿,多半还是会放弃要军训一年的高校。但专业几乎肯定会选经济或法律(隔壁班那个第一名就去了中大经济系)。
 
那样的话,现在做何勾当,就完全说不清了。
 
因为不想军训一年,放弃了十拿九稳的北大。
 
结果生活把脸打得啪啪的。
 
北大的一年军训实行了四年。
 
1997年,我报考北大中文系研究生。专业还好,英语差了5分。
 
若是往年,往届生是可以降5分录取的。
 
但1997年不行。
 
不是因为香港回归,而是5年制的1992级和4年制的1993级一起毕业了。
 
那么多人,双倍的北大本科生保研考研,给往届生的5分优惠就没了。
 
所以我1997年没考上,喝了一年的及第粥也没用。
 
就这样错过了北大百年纪念。很多事也都改变了。
 
呵呵。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