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那啥“世界最美图书馆”被发现满屋盗版书,被责令停业整顿。
只有早叔一个人的关注重点是“最美”不违反《广告法》吗?
然后就有公众号出来呼吁大家“一起为篱苑书屋捐正版书吧”。
里面有段话说:
两个朋友聊天:
——“有好书谁愿意捐出来啊?”
——“可是知识真正的乐趣在于分享”。
知识真正的乐趣在于分享?这是哪里生产的鸡汤?
按照这个逻辑,盗版书只要内容无讹,一样是在分享知识啊,为什么你又要嚷嚷捐正版书?
老六最近说,大部分人买书是买虚荣。早叔认为,知识真正的乐趣一是求智,想通一个问题就像游戏过了一关,真的很快乐;二是虚荣,你比大多数人懂得更多,就是一种价值实现,马斯洛的最高层次需要。
虚荣心和占有欲,还有鄙视链,都是推动人类知识财富积累的动力。至于分享,早叔认为只是某些人的文化偏好,就不要搞成道德绑架了好伐?
说回捐书。早叔以前也无可无不可。有一次,一位同事发了个链接,提议早叔捐一些书给某学校。早叔正好手头没有余书,就发微信给一位卖旧书的朋友,希望从他那里买一些旧书,直接发往该学校。
结果那位朋友很生气,用从来没有的严厉口气说:我不捐!
后来他还道了歉,估计是以前碰到过什么事。
这件事对早叔有触动,会去仔细想想,阅读的初衷,结果,还有中国的出版状况,图书市场。
早叔建议,还是别捐书了。
捐书没有审核,就等于是个垃圾场。都不去说正版盗版,正版书里,畅销书里,垃圾还少吗?
如果要审核,谁来审核?谁来确定谁来审核?什么标准审核?这个成本有多高,你们算过吗?
书是最特殊的商品。每年出版的书超过40万种。书卖的是纸和装订的钱,好书坏书,价格无差。
有一个公号叫“多抓鱼”,从用户手里1-2折收书,3折出售。早叔看他们的记录,觉得很好玩:
这70天来我们一共收到过7000多本书,目前每天都有几百本书进出多抓鱼的库房,因而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只有做二手书才能感知的「人气」。
我们收到了 16 本《大数据时代》、10 本《追风筝的人》、10 本《佛祖在一号线》,这是我们收到的最多的书,但它们其实也有卖出去过。我们收到了 8 本《看见》,伤心的是一本也没有卖出去。
也有一些作者,收到了很多但近乎从未卖出过,他们是:高晓松、韩寒、安妮宝贝、张小娴。
这些书都是正版,如果它们的主人好心一点,反正也卖不出去,就捐了吧。
然后最美图书馆里就全是这样一些书。
这样的最美图书馆,再美,它的智慧含量有多少?能不能彰显“阅读是为了求智”的目标?
阅读邻居也帮图书馆配过4万多册书,都是早叔和小伙伴们一本一本选过的。上述这些书,一本都没有。
不要捐书。如果公益图书馆有需要,就应该聘请行家团队,进行合理的审核。
我们需要一个组织来为图书馆的藏书背书,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选书都有自己的风格与标准,同时他/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找不到负责的人,就会满屋都是盗版本,或是大家都不想保留的书。
这就好比捐钱捐物,捐的是假钞和过期食品,黑心棉被。
所以,不要捐书了。公益不等于廉价和凑合。
公益应该是可以推动精神生活的建设,让好书被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为垃圾书找到一个丢弃的去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