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虽然我在北大中文系呆了七年,拿了博士学位。但是我猜我对北大的认同感,始终不会有本科读北大的人那么强。毕竟校园文化主体是本科生文化,本科也是每个人社会性格与价值观定型的时期。所以,“北大”对本科生更重要吧。
 
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多少也有些壁垒,比如“北大三大害,民工保安研究生”、“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之类的说法也会有点儿伤人吧。
 
有学长教育过我:对培养自己的母校,不要那么刻薄。其实不是刻薄,只是我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涉及五四时期的北大校园政治,很知道华美皮袍下有些什么东西。但这并不是北大独有的问题,只是因为北大的位置,这些问题被放大了而已。
 
无论如何,“曾经北大”,还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毕业十三年,当年同学,多从学界新锐变成了学界中坚。我还是像在学校一样,当我的中等生。
 
2010年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有接到写篇纪念文章的邀请,拟了个题目叫《五院三味》,开了个头却写不下去。我想,大概是北大中文系留给我的影响,还没能消化干净,故而总是“游夏不能赞一词”。
 
毕业十三年,我仍然在学术界内外游荡,差堪自慰的,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虽然北大的历史起伏曲折甚多,但“向往自由”的基因还是在这片校园里流传了下来。比如北大中文系评职称的代表作制,能够坚持这一点的高校,真是凤毛麟角。
 
唉,一说起这些,又觉得个中滋味复杂难言。还是总结一下吧:我们生命中,总会碰到一些你景仰喜欢的人,也会碰到很多世人眼中的成功人物。而这两类人,又往往不能重叠。那么要努力做哪一种人?人人有自己的选择。
 
不过,见过景仰喜欢的人多一些,总能多一些“吾道不孤”的底气。想到这一点,就必须感恩北大。
 
 
本文首发于悟空问答栏目。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