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十五夜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同类中的不一样

文|杨早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现在真的很晚,东京时间一点钟,我支持的英格兰队刚刚输给了比利时,只得到了世界杯的第四名。

 

看完球呢,有点心中不是滋味,所以来读一本书。

 

因为在外国手头也没有什么书,然后我一直想——从早茶阅读这个节目一开始,我就想,有一天我要手头没什么书的时候,我就来谈一下大家都知道的《万历十五年》。

 

今年6月25日,是黄仁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但是媒体的纪念不太热闹,而且多半发出一些很悲壮的声音。(比如美国史学界不认可他之类)

 

维舟:被中国人奉为大师的黄仁宇,为何不被美国学界承认 

 

他写出《万历十五年》,影响几代中国人,如今诞辰百年却无人纪念 

 

所以也有人问过我,说到底怎么看黄仁宇这个人?

 

正好呢,这两天关于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这个电影,也是争议很大。

 

其实我觉得姜文跟黄仁宇这两个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有两点,第一是可能需要历史地看待他们的地位。也就是说你很难把它摆在一个平面上来看。

 

比如说《万历十五年》在1982年出版,然后很快就在大陆翻译发行。当时就给很多人带来了一种极大的冲击。

 

因为在那之前,我们的历史都是神圣的,直线的,非常严肃的。大家还从来没看到过像黄仁宇那样,一开篇会用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来写一个历史上非常不起眼的年份,然后后面能够带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形式是非常动人的。

 

那私心向他学习的中国作家和学者其实也不少。像易中天、解玺璋、李亚平,等等。最大的学习成果,可能是北大的谢冕教授主编的那套“百年中国文学总系”,这套总系从100年里选取年份来写文学史,这个思路应该是直接来源于《万历十五年》。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去回顾这种写法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当然这种写法到现在已经非常的平常了——我自己也模仿过这样的写法,所以我觉得对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几代人写历史,是有很大的一个启发性的。

 

这是历史的看法。另外一个看法,就是我们有的时候看一个人会有很多标准。

 

那么如何去定评一个人?

 

我主张,首先不是说它在你的标准里面能够做到多好,因为标准各异,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嘛。但是有一点:它在同类里面,是不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

 

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价值。

 

像黄仁宇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是他这个历史学家有人说他是半路出家,他的历史研究当中确实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淑世情怀。

 

比如说他一直很反对一点,就是用道德来治国,用道德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而不是实际的效果。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反对道德评判),对于美国出生的那些历史学家来说,这不是个难事。

 

但是对于像黄仁宇这样一个,从小受中国的传统教育,而且后来又参加了国军打过仗的人来说,这其实是很强烈很艰难的一个摆脱。

 

因为他所服役的军队与政府,包括他比较崇拜的蒋介石,他们的治国理念里面其实有很强的道德色彩。

 

《邪不压正》里面讽刺蒋介石说“正经人哪儿有写日记的”,确实是蒋介石在日记里面,他是把自己当成曾国藩来要求,他是树立一个道德完人的形象,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有这个问题。

 

所以黄仁宇的这种批评姿态,是基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跟很多从书本上直接获得这种概念的历史学家的那种眼光,是不一样的。

 

也正因为此,他会非常积极地想去追寻,比如说中国未来的方向,也会做出一些很大的判断,比如说他说中国的上层是被国民党政府改变的,而中国的下层是被共产党政府改变的,这两个党完成了一个合力,对中国的社会的一个现代化改造。

 

这样一些观点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不是那种客观地推出了一个事情的结果,而是给出了一个设想,是否同意,你可以自己去判断和验证。

 

所以看待历史,看待人物,我觉得需要从一个历史的角度,以及同类比较的角度来看待。

我觉得对于姜文和《邪不压正》的看法,大概也是如此。

 

关于这一点,我可能还会写另外的影评来讨论,就不在这里废话了。

 

好了,这是早茶阅读第15夜,我们下回再见。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