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三十夜 | 《黄河十四走》

中国守艺人:一百〇八匠

文|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今夜是第三十夜,我们满月了。

 

上期预告说本周将分享《存在主义咖啡馆》,但前几天江河又分享了一本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感觉存在主义存在感太强了,所以,临时决定分享另一本书,杨先让、杨阳父女的《黄河十四走》。

 

这套书算是老书新出,早在1990年,台湾汉声率先出版了这套书的繁体版,大陆简体版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次新版《黄河十四走》由新民说出版,在装帧和版式上做了全面升级。

 

杨先让是中央美院教授,师承徐悲鸿,1984年在中央美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系,1986年,带着女儿杨阳和一群热爱民间美术的艺术家,开始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这一走,历经四年,先后走了十四趟,《黄河十四走》就是这一系列黄河民间艺术考察的成果。

 

 

1986年至1989年,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对当地的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做全方位考察,收集、手绘、整理大量的民间艺术资料,留下大量考察日记和数千张图片。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历经千百年,无数世代传承,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散步在这片古老的大地,闪闪发光,又无人知晓。放眼一览,属于母体文化的民间艺术正在召唤着一群艺术家去发现,去探寻。

 

安塞腰鼓、米脂转九曲、陕北画像石、洛川蹩鼓、宝鸡人鱼绣片、凤翔挂虎、淮阳泥泥狗、高密剪纸、芮城鱼盘、华县皮影、华阴人蛙耳枕……

 

 

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在日常中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先让先生和他的团队,台湾黄永松先生和他的汉声团队,深耕中国民间艺术挖掘和保护,记录和发现了大量在民间流传千年的艺术之光,并且将这些故事放在当下语境中讲述。

 

他们是记录者、发现者、保护者,也是抢救者,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他们寻访和记录的很多民间艺术也许已经彻底消亡了,民间艺术消亡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黄河十四走》中记录的只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民间艺术还没被认识就已经消亡了,还有大量的正在走向消亡之路。有越来越多人走在民间艺术抢救之路上,还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民间艺术等待我们去认识、发现和抢救。不久前,有位朋友罗易成把他多年寻访民间手艺人的故事结集成一本《中国守艺人:一百0八匠》,让我写几句推荐语,我写了下面几句:

 

乡村在剧变,故乡在沦陷,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罗易成以一己之力,走访一百多位民间手艺人,听他们讲述守艺及其意义,带着一份“匠心”,寻访一位又一位有“匠心”的人,他们的故事如此动人,充满戏剧,他们享受艺术,人生丰满而幸福。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