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四十三夜 | 贝原笃信和汉名数

三百年前日本人知道哪些外国

文|杨早

你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杨早。

今天还是继续我们的“淘書东京”。

我到东京也一个月了,中间淘書至少有五六次吧。慢慢的,就好像在中国淘書一样,我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点和风格。

 

因为考虑到从日本搬书回去太辛苦,所以我基本上已经不看精装书,大部头的书都不看。

 

我的兴趣是专门针对那些比较旧的書,线装的最好,或者是旧的报纸,旧的地图,尤其是带画面的,因为我日文不行,所以希望書是带画面的,或者是中文的。这样一些书会特别吸引我的关注。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是我目前为止,所有淘的書里面最古老的一册。

 

另外,我在淘书的时候,其实也会特别关注中日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我这次来日本的一个目的嘛。

 

中日之间的交流,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说,之前应该是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比较大,近代以来可能是反过来会有回输——大致这样说可以,但是仔细地看,其实会有很有意思的一些变化,因为接受异国的文化从来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事情,一定会因为不同的接受者,带来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变化。

 

今天介绍这本书,叫做《和汉名数》。这四个字是凑在一块儿的。

 

 

 

和,大和,就是日本。汉,当然指的就是中华。名数,名是名词,数不是数字,据的还是跟计数,或者说命名有关的一些东西,因为書里面会出现大量的,比如说我们熟悉的三山,五岳,四季,九州这样的词汇。

 

作者叫贝原笃信,他在《序》里面先举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位叫王应麟,写过一本书叫《小学绀珠》,另外一位叫做张美和,写过《群书拾唾》。

 

这两本书,看名字来说,应该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贝原举这两本书的意思是说,这两本书已经印行了,我为什么还要来编这本《和汉名数》?

 

一方面,他觉得那两本书太复杂,因此做了一个简化。

 

另一方面,他把他认为本国人应该知道的日本的一些典故人物和事迹都应该放进去,所以这样一本书叫做《和汉名数》,主要是为了“便于儿童背诵”,说得很清楚了。

 

那么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呢?

 

没有版权页,但是序后面注明说是元禄二年。元禄二年是1689年。

 

对,1689年,离现在已经300多年了。

 

(我们夜读群里的凤梨老师,就正好出生在三百年后)

 

那个时候,清朝建立才刚刚40多年,就有了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本来是分为15章,有15个部分,我买到的其实只是第一册,只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文”“节序”“地理”“人纪”和“人事”。

 

 

这里面有些内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中国文化里面关于节令,关于天文等等的叙述。

 

但书里比较有意思的,当然就是它把本国的东西补进去的一块。

 

比如在《地理》这样一章里面,就一开始讲的是日本的地理,当然有我们熟悉的,比如说日本三大都,京都、江户、大坂。还包括日本的不同城市,日本的大河大桥,地理分布等等,然后才开始讲中国的尧九州,春秋十二国,战国七雄等等。

 

 

 

这章里比较有意思的一段,念给大家听,叫做“异国名”。“异国名”就是说日本以外的国家。

 

首先是中国,下面加了注说,“又称中华,或号中夏。历世殊国号”,就是说历朝历代的国号都不一样,“今称大清”。

 

中国,这个我们知道,朝鲜,也知道,虾夷,知道。

 

鞑靼,注解说“今称鞑子”,这就是蒙古。

 

兀良哈,其实也是蒙古(就是乌梁海)。琉球,现在的冲绳。

 

后面有些就不太清楚了,比如说“东宁”指的什么?不知道。

 

“广东”。广东怎么会算一国呢?

 

交趾,指的是越南。吕宋,是菲律宾。

 

“东京”不知道。“大泥”,不知道。

 

柬埔塞,知道。占城,其实也是属于越南和柬埔寨交界的,可能相当于老挝这个地方(这里说错了。占城在现在越南南部,1697年,也就是《和汉名数》印行8年后,被越南所灭)。

 

然后暹罗,这是现在的泰国。咬#口留#吧,不知道。天竺,知道。

 

后面还有这个,像红夷,“又名红毛,俗曰阿兰陀”,我也现在不知道是哪里(查了一下,我猜对了,这是跟着明朝,称呼荷兰。后来日本跟荷兰打的交道很多)。

 

苏门答剌,指的是印度尼西亚。还有“阿妈港”,说明是“西域之港名”,我现在也暂时不知道。

 

就是这样一些异国的名字,会比较有意思。这一章最后,还列出了“潇湘八景”——我发现日本的很多绘画都喜欢画“潇湘八景”,很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的潇湘八景作为一种传说传入了日本,包括了“江天暮雪”“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洞庭秋月”,这也是中国画里面特别惯用的题材。

 

我们去看日本这个时代的画风和题辞,基本上都是模仿中国绘画艺术的。

 

再来举一个例子,是在“人事”这一章里面,有个部分很有意思,就是对死亡的称呼。

作者先是引了《曲礼》,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是中国的叫法,跟着又说,和俗(就是日本的叫法),凶丧怎么称呼呢?

 

天子曰“崩御”。皇后同(皇后也是叫做崩御)。

 

“(昭和元年)12.25 大正天皇御……”

 

亲王内亲王及女御曰“薨御”。将军家称为“薨御”,又曰“他界”——作者又加了个住,说“他界”是近世的俗说,不可以作为典故。

 

大臣呢,曰“薨逝”。“纳言以下殿上人国主大家四品诸大夫”统称为“逝去”。又诸大夫曰“卒去”。

 

而“凡士”,其实就是武士,武士称为“远行”(又注了一下,说“远行”出自《吕氏春秋》,或者称为“弃世”“违世”“下世”都可以)。

 

那么庶民呢叫“死去”,而高僧称为“迁化”,也可以称为“圆寂”。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中日之间的这种名称变化,其实也是有所不同,有些是来自于中国,但是日本也有它自己的变化和独特的称呼。

 

今天先介绍这本《和汉名数》。其实还有挺多好玩的书,以后有时间再慢慢道来。

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今天就到这儿。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