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49夜 |《有鹿来》
重建日常的捷径
文|陈童
大家好,我是陈童,欢迎收听早茶夜读,今天想向大家推荐的书是苏枕书的《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网上说“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重建日常的捷径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另一种生活里发现另一种日常,以冲击现有日常在自己身上的霸权,挑战那些自己习以为常的观念和习惯,比如在日本厕纸可以丢进马桶里,雨伞都是透明长柄,人都很瘦……这就是我更喜欢暴走、便利店、小区、菜市场、超市和商场的原因,因为日常就在这里。别人的日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坐标系,此地和他乡彼此映照,彼此拯救。
 
到不了远方也可以在关于远方的文字里换换心情。客居他乡者就拥有这样一双视角,最开始接触苏枕书是在豆瓣阅读上看了她被高分推荐的在京都的第五年,很喜欢,这本书则是京都生活的完整版。苏枕书在京都求学,因为有学识和生活做底子,感慨和情调都显得格外扎实。
 
《京都的日常》分为三部分:空间、五感和岁时。空间讲述地点,五感讲声音、饮食和观看,岁时写物候和节日,空间部分当旅游指南虽然大材小用,但也并非不可。比叡山和一乘寺两节读来格外亲切,在京都的时候住在我哥租的房子里,离市区很远,每天坐叡山电车到出町柳,然后再转乘地铁或其它交通工具到热门景点,我哥还特别告诫我回家的时候要注意电车车头的标识,车头标识着“八”的电车终点是八濑比叡山口,可能就跟着上山回不来了。上去就是书里写的比叡山,有着著名的琉璃光院,想着自己离琉璃光院那么近也没进去,真有点儿三过而不入的遗憾。
 
从我住的地方坐几站电车就是作者笔下学生聚集的一乘寺,刚到京都的时候去一乘寺的超市买了东西,确实很便宜,还在附近的巷子里闻着香味儿进了最物美价廉的一顿居酒屋。
 
五感部分写买花观苔泡汤吃鱼,作者写自己喜欢买花“京都大街小巷遍布花店,车站、商场附近也有流动的花车,花材丰富。一般都兼营切花与盆栽,风格各异。”真是羡煞我也。
 
《观苔》一章写京都西郊地气潮湿,山水滋润,尤其适合养苔,著名的西芳寺就有“苔寺”的美名:“寺庙面积很大,庭园为梦窗疏石所造,分上下两段,上为枯山水,下为池泉回游式。上段已荒废,下段碧波清池,葱郁林木在浓密的青笞上留下扶疏光影。小径曲折,移步换景,的确很美。”把这么微妙的景色写的这么美,实在是过分得很。有趣的是作者去“苔寺”之前要抄心经,抄完才能进去,不过这一有格调的规定后来也因为游客太多而成为陈迹。
 
苏枕书是对物候节气极敏感的人,在日记里总要记一笔天气。她写道“冬至日,要吃南瓜,泡柚子澡。风俗的形成及延续,是为了让平凡的日子有些盼望,以正当的名目去热闹一番。”她笔下的祇园祭、五山送火、薪能充满了衣物和灯火的光影,人面桃花相映红,虽然是白纸黑字,却让人浮想联翩,召唤着人去经历一次。
 
对于个人而言,他方与此地提供的不是生活方式高下之分,而是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悬若日月,提醒着人永远有更丰富的经历和体验在等着我们,面对生活,我们也永远有选择权,即使在环境不够配合的情况下,个人的灵活性仍然能实现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的自由。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7篇文章 26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