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第50夜 |《中国春联集解》
文|杨早
你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杨早。
今天呢,是淘书东京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因为下周我就回中国了。
回到中国以后,可能会有另外的书给大家介绍。
那今天是最后一期,我们来聊本什么样的书呢?
这本书的题目非常的普通,叫做《中国春联集解》,但是它的内容却比较有趣。


首先说它的作者。作者叫做下永宪次,编著。
这个人是日本当时的一位陆军少佐。据说他在中国驻屯期间,曾经花了五年时间来搜集中国的春联,然后请教了不少的文人学士,把这些春联编成了这么一本书。
其实说开一点,近代以来,日本在中国派驻的,不管是军队也好,商人也好,或者是一些专业的间谍也好,对中国各方面的信息都搜集的非常全,不管是军事、商业、地理、政治等等,所以到现在大家可能会看到两本书,一本叫做《清末北京志资料》,一本叫做《清末天津志资料》。这其实都是当时日本的驻屯军组织人编写的,到现在还是我们做当时的研究不可替代的一份非常全面的资料。


我们从这本书也看得出来,你想《中国春联集解》,好像跟军事啊政治啊,都没什么关系。
但是这么一个陆军少佐,不管是出自爱好,还是有别的目的,他花了那么长时间细细地搜寻了这些春联,把它们编在一起,而且加以了解释说明。这份认真的工夫,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参考。
之所以我觉得这个书不见得是纯粹的个人爱好,是我看到他这个书前面的题词,我觉得有点震惊。
题词者包括了当时的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当时还是侍从武官长的本庄繁,军事参议官松井石根,这样一些人是什么身份?

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可以查阅一下抗战史。
这也就不多解释了,但是这些赫赫有名的日本战争罪犯会给这本书题词,我觉得也是颇有意味的一件事情。
这本书出版于昭和八年,也就是1933年。

当然我们对近代史熟悉的话,迅速就可以把这个年份归到“九一八”之后,七七事变之前。
这个时候,这本书的作者下永宪次已经在中国待了五六年,出版了这么一本书,很全,也分门别类地记录了中国的各种春联。
分为七编,分别是“住居家宅”,第一编。
第二编,“冠婚葬祭”。第三编是“神社佛阁”,第四编是“官衙学校”,第五边是“商户店铺”——这个比较多。第六编是旅馆饮食店,第七编是杂类。
这本书前面有一幅图,画得不错,但是我看了一下,署名也是陆军步兵中佐今村嘉吉画的。

书前面还有一方藏书章说“尝在德清家”,具体是什么人?不了解。

书的主人在书的目录上画了两个圈,就是表示说这个他感兴趣的吧,一个是酒场,一个是料理屋,我们就来看看酒场和料理屋,有些什么样的内容?
比如说“酒场”前面是“旅馆”,其实也很有意思。
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横批是“百年旅寓”。
还有一付是“相逢尽是他乡客,信宿时招异地人”。横批是“宾至如归”。
这个“地”字印错了,不知道是作者抄的时候的抄错呢,还是印刷时就弄错了。
所以这本书的主人还用铅笔给他细细地改了,把“信宿时招异地人”改正确了。

其实前面还有个错误,他没改过来。前面有一付叫“乾坤为逆旅,风月做良明”,横批是“客来不速”。这个当然不正确,应该是“风月做良朋”。

所以这样来看,里面应该错误还是有不少的,但是这些错误,到底是作者对汉字把掌握不够的错误,还是说印刷时的误植就不太清楚了。
其实我觉得比较好玩的,它的“官衙学校”那编里面,有一类叫做“村公所”,这样一些对联,我来读几付。
比如说“偶尔失和情遣理怨,若夫涉讼构怨糟钱”,横批是“不妨让步”。
还有一付是“不偏东向西就是主张公道,能准情析理即算维持和平”,横批是“大公无私”。
这一付是“试问尔惜财否舍得钱然后负气;须听我让步耳吃了亏实是便宜”,横批是“饶人非痴”。
看来村公所主要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吵架,这是中国传统的“息讼”的概念在这里的反映。

还包括区公所的对联也很有意思。
有一付叫做“禄薄俭常足,官卑廉自高”,横批是“共和再造”。
还有一付是“为此区肃清烟睹贵能用众”(赌字写错了),“与斯民调处讼事首戒无私”,横批是“尽责保民”。

时间关系,我们就读这么多,但是这些对联都特别有意思,反映1933年中国国内的一种社会文化。好,今天大概我就介绍到这里。
下周预告一下,我可能会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是谈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还有1924年第二次访日的故事,因为明年就正好是梅兰芳首次访日100周年嘛。
好,下周我们再见。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