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59夜 | 《为什么长大》
文|佘涛
大家好!我是佘涛,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哲学小书,对普通大众而言,对于哲学似乎任何人都能插上一句,但是如果一提到研究哲学,估计都纷纷啧舌面露难色。而今天推荐的这个哲学小书却是普通读者十分值得入门的佳作,它属于企鹅图书旗下一个名为“地铁上的哲学”丛书,一共四本,以具体的主题切入哲学,书名分别是《事件Event》、《自我Self》、《真理Truth》,然后就是今天要推荐的《为什么长大?Why grow up?》
 
成长的困惑大家也许都经历过,《麦田守望者》中看透成人世界虚伪的少年霍尔顿肆意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但看似愤世消极,实则淳朴天真,只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引导。而《为什么长大?》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这样的困惑。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她的疑问,理性在幼年时期是独断论的,小孩子往往认为他们得到的是绝对真理,而下一阶段则是青春期的“怀疑论”,青少年发现世界不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他们的内心交织着复杂的失望与兴奋。难道我们应当从对世界的无限信任转到无限的不信任吗?这两种状态在作者看来都是不“成熟”的,这里面不“成熟”的含义不是指天真幼稚的状态,而是指面对现实“屈从”的状态。
 
作者举了一个很有趣现象为例子,就是人类社会普遍会“理想化”青春,理想化“年轻”。人们普遍认为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16岁到26岁之间,这十年间男人肌肉最发达,女人肌肤最光滑,这一阶段也普遍被大众文化所称赞甚至膜拜。这样的观点将人生描述成为一个下沉式的过程,仿佛我们的人生轨迹是确定的抛物线,等待在前面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差。这种心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无法创造年轻人希望在其中成长的社会,我们就将年轻理想化,这种把特定人生阶段理想化可以说是在否定个体生命的活力和变化的可能。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实然”和“应然”之间,作者给出的桥梁是康德的“理性”。世界应该是“合理”的,这样的想法对于人类理性来说非常自然。这种合理指的是:如果配享幸福的人却极易遭受痛苦和压迫,那它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世界,理性对此难以容忍。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却是直觉的判断。所以康德说:“成长最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知识。”哲学不会安慰你,也不会减轻你的疼痛,事实上它一定会让你的生活更加艰难。因为现实是不合理的,理性的任务是确保我们不会忘记这一点。哲学只是让我们认识了“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怎么做才是真正考验我们勇气的时候了。
长大在书中不是庸俗意义上社会技能的习得,或者是财富智识的增加,而是一种真正发现自我,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认识和接受现实的不如意,然后继续选择“应然”的图景去建设生活,颇有那句风靡大街小巷“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的意蕴。
 
谢谢大家啦。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