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杨早。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文章评述时间。这周首先有个喜事,就是我们完成了“阅读邻居”“早茶夜读”公号的迁移和对换,所以大家现在可以给早茶夜读留言了,欢迎大家就争议内容赞扬或者吐槽。

其次就是这一周我们共读的是《祝福》,《祝福》跟前两周读的《孔乙己》《阿Q正传》最大的不同,在于《祝福》属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关于彷徨,鲁迅那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发生在新青年阵营分裂之后,五四的余波慢慢平息的这样一个时段,鲁迅一系列收入《彷徨》里的小说,分别写于1924年和1925年。两本小说集里面的内容,明显《呐喊》是为了鲁迅所说的“听将令”呐喊,让你叫你就叫。这个“呐喊”里面充满着相当的启蒙的确定性。

但是,我要说,一个成熟的智识者——我用的是智慧的智,不是知识的知——他永远都是启蒙和自启蒙并行的。因此,如果说《呐喊》是一部启蒙的小说集的话,那么《彷徨》更接近于一个自启蒙的作品集,也就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在这本小说集里面不断的在自省和自问。大家有空去看看《彷徨》里别的作品,比如说《孤独者》《在酒楼上》《伤逝》等等,都表现出这种特征。

《祝福》是书中大家最熟悉的一篇作品。我发现这一周的各位文章作者,都比较关注于《祝福》里的民俗和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之下的女性的命运。当然这是《祝福》的题旨所在。也说明《祝福》时至今日仍然有它的警醒性,仍然有它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在关注这种题旨的时候,不知道对社会结构中间的这种矛盾和冲突,怎么样理解?比如说李子的女儿,就说“那个世界对女人是真不好”。用祝福这样的方式,用“神道设教”这样的方式,让祥林嫂成为一个社会的弃民,这是不是可以推演出“那个世界对女人真不好”?

在传统社会的架构当中,或者说在它的设计当中,把祥林嫂变成弃民,设计者一定不会认为是对女人真不好。恰恰相反,他们会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对“好女人”好,比如说对守贞的妇女更好,对于节烈的妇女更好。

所以祥林嫂成为弃民,在他们看来——鲁四老爷说这就是个“谬种”,他真的认为祥林嫂是个谬种,因为她违反了伦理纲常。在伦理纲常下,违反者必须获得惩罚,遵守者获得荣耀。大家现在去旅游的时候,会看到徽州那边有那么多的贞节牌坊,你觉得是为了什么才立起来呢?所以那个世界不是说对女人真不好,而是它尝试着要规范女性的伦理秩序。

恰恰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被不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只是因为民间社会生活当中的另一套规则,不由自主地被抛入了这样一个弃民的行列。这也是祥林嫂特别引人同情的地方。她并不是故意要违反纲赏,她的二婚还是被绑架的。

鲁迅后来说《彷徨》比起《呐喊》来说,“技术上要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叙事者其实是内心是很彷徨的,很苦闷的。土城说这位启蒙者,其实他很快就要走了,他巴不得早一点离开这样一块土地,因为在这个土地上他无所作为,他什么都做不了。他面对鲁四老爷的那一套东西,也没办法跟他们反抗。他面对祥林嫂的迷信,也没有办法说出“人死后是没有魂灵的”这样一个结论。这像什么?这有点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在朋友圈或者在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种种的执着,养生、传谣、逼婚等等人生执念,是不是会感到非常的无可奈何?对,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两个世界的碰撞,而祥林嫂是这两个世界碰撞当中的一个牺牲品。所以这也是我们看《祝福》会感到特别悲哀的原因。而祝福的习俗在一直在进行当中,梅子酒说的这种习俗一直保存到了现在,而神鬼的迷信又开始慢慢的复活。它的作用不是像启蒙主义者说的那么简单的。首先“神道”是一种底层社会自然的信仰,而“神道设教”则是把这个神道用来维护伦理秩序,是儒家社会对鬼神特有的利用。

“五四”以来,启蒙主义者对秩序的反抗和批判,恰恰又是一种另外的反转,可是他们也没有东西来替代底层社会的这种信仰。你终于看出这中间的无奈和无力没有?为了美好的明天,你把他们打倒了,“你把黄金时代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你把什么东西给他们呢?”这是鲁迅发出的一个反问。所以我们说鲁迅一直是清醒和成熟的,就在于他一直在启蒙的同时,进行着自启蒙。他不会给你一个确定的没有疑义的答案。但是他一直用他的文字和故事在启发我们思考。

好,这就是今天的评述。欢迎大家关注早茶夜读,也多多给我们留言进行互动,我们下周再见! 



扫码购课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