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又到了周六综述的时间,我是杨早。
 
本周我们共读的小说是茅盾的《林家铺子》。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一个人物,就是邱小石同学心有戚戚焉的“上海收帐客人”。他是怎么评价林老板的?他说:
 
林先生,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吗?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中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这个上海收账客人,在1930年代的左翼文艺评论里面,被称为金融阶级的走狗。现在大家可能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收账人在等账的时候,还不忘恭维一下林老板,挺有人情味的,算是给顾客一种安慰。
 
但是我觉得这个人哪,就跟说“八国联军烧圆明园”的爱国人士一样,要不是蠢,要不就是坏。为什么这么说?
 
《林家铺子》的故事发生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往前推二十年前,也就是1912年,民国元年,刚刚发生了辛亥革命。可以说自1912年开始,江浙一带,每一年都有战争(可以参看茅盾好朋友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林老板如果铺子开在二十年前,他怎么可能发达?对吧?如果真正是了解民国历史的人,就会觉得这段话非常的不可信。
 
事实上,因为林家铺子有着非常鲜明的倾向,小说写作本身就是为了揭露“国民党统治底下的商人无路可走”,以及社会的黑暗和苦难。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这种观感,视为一个固定不易的结论。但今日重读,我觉得需要有一点儿质疑。
 
首先如果我们带着几十年后的这么多文化经验来看的话,你会发现《林家铺子》其实是一部通俗剧,所有的这种通俗伦理剧、家庭剧、职场剧等等,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要描写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主角的时候,我们不是给TA一点苦难,我们不是给TA一次苦难,我们一定要给他一桶的苦难。
 
“林家铺子”就是这样的主角,先是学生不准卖日货,然后又直面同业的竞争,然后又是大铺子的打压,进货商的催逼,然后又吃了倒账,然后商会还帮着卜局长强迫要他女儿当妾。这样一大桶的苦难压过来,最后林家铺子被迫倒闭,林先生和女儿也被迫逃亡。
 
问题是这样一种通俗剧,把所有的苦难都放在一个对象身上的方法,是典型的加码法,就让你最后不得不产生一种无路可走的感觉,成功地挑动人们的情绪。我们知道通俗剧是这么编的,但生活未必是如此的。这是第一点。这是茅盾的写法给读者的一种压力。
 
另外我们反过来推,林小姐是17岁,林老板就算生孩子早,也快应该40岁左右了,对吧?他从父亲手里接了铺子,一直办到现在。他亏了吗?事实上,林小姐那种娇生惯养,那种予取予求,那种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想要的脾气,并非只是林老板和林太太溺爱他,就可以做到的,而是整个林家铺子至少曾经有过辉煌,曾经有过非常发达的时期。
 
那这是什么时期呢?1932年,其实正好就处在我们说1928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十年之中,这十年恰恰被称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黄金十年”。
 
大家注意,这个“黄金十年”并不是说的是整个中国,因为国民政府的统治力远远达不到全国,大家知道还有蒋冯阎中原大战,还有东北易帜等等这些事件发生。真正称得上所谓“黄金十年”的,恰恰就是江浙地区,也就是国民政府的根本所在,当然也是从晚清以来中国的财富与赋税最集中的地区。
 
我们看1932年之前林家铺子所处的商业环境,如果跟“二十年前”比,其实已经变化非常大了。1912年的时候,包天笑他们家住在苏州,苏州看到的上海报纸是三天前的,上海发生的事情,需要三天时间才能传到苏州。(《钏影楼回忆录》)
 
但是你看在《林家铺子》里面,闸北发生了炮战,上海人逃难,这些事都是当天就知道了。整个长三角的交通已经变得相对的便利,上海的客人来乌镇收账,也证明说林家铺子的所有货品,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从上海运过来。而这个小镇,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环境。上海收账客人说“内地的生意全靠乡庄”,什么意思?就是农村比之前要富裕不少,所以他们可以支撑得起由林家铺子这样的铺头,林家铺子从上海这种大地方进货,进的都都是从前乡下认为比较奢侈的商品,像暖水瓶、雨伞,橡皮雨鞋,这些东西在年景好的时候,都可以卖给乡下人。(参见《多收了三五斗》)
 
我们不能光说1932年因为“一二八事变”,所以导致整个江南经济凋敝。我们要反过去看,在1932年之前这几年,是不是江南的经济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长足的发展?对吧?你看在《林家铺子》整篇小说描写的商战里面,商会的设置(保护市面,避免恶性竞争与信用崩塌),同行之间互相拆借的规则,它不是没有用的,即使是党部借口要保护穷人的财产而扣押林老板,虽属公器私用,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制度。
 
而那么多的底层人民肯把钱放在林家铺子里面去盈利,这也是之前传统社会没有过的事情。茅盾自己有个说法,说“资本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个人主义”,因为在封建社会,大家落难了,可以靠家族的救济,也只能靠家族和亲人的救济。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不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引进金融的概念,你有存款,可以放到一个地方生息,银行或商铺,朱老太太300块钱,每个月可以有三块钱的利息。
 
所以我们倒着推,其实你会发现,在1932年的中国江南地区,相对而言,传统社会的规则已经被打破,《林家铺子》写的是乌镇这样一个小镇,也已经带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色彩。
 
我们不要被左翼的带有某种超前性的批判所影响,我们也不要被描写战争带来的影响所蒙蔽了眼睛,我们其实从《林家铺子》里面,可以看得见当时江南小工商业者的状况。
 
我们也可以设想说,假如林家铺子开的是一家淘宝店,它会怎么样?跟现在相比,未必现在的林家铺子就会过得更好,因为他要面对的可能就是全国的卖家,江浙沪包邮嘛,所有的卖家都在竞争,捐税没有那么重,但他很多钱要花在别的地方。(此处不展开)
 
如果一个熟悉商业与商业史的人,如果做一个比较,你就会发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状况,而恰恰是1930年代,是一个中国工商业的转折点。这一点,我们如果去读《子夜》这些小说,你还会看到。当然茅盾比较得到好评的地方,就是他算是第一个人,把这种小工商业者,包括后来的民族资本家,正经地写进小说里的。我们从《林家铺子》到淘宝,我们可以拉出一条江浙小商业的发展线路,对不对?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