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来打算猪年封笔,来年再见。
 
但今天,这件事让我有点忍不住了。
 
在朋友圈,看见有几条,转了“青年大院”的公号文字。
 
按我单纯的想法,
 
在下面这篇文章引发了巨大争议
并以“原文尚存,追问反而被删”结局,
 
“青年大院”也被发现是咪蒙还魂之后
 
明理的人都不会再转这个公号。
 
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不但有人转,(我不合时宜的)提醒之后,他们会说:
 
“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说的有道理。”
 
“我不关心这个号是什么。”
 
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不能苛求。
 
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悲哀。
 
他们转的这篇文章,评论的对象,要做到政治正确,要吸引情绪的赞同,太容易了。
而且已经有人指出,这篇还是洗别的公号的稿。
 
咪蒙的还魂团队,有这样的表现,不要太正常哦。
 
转这篇文章的人,是不是也好正常呢?
 
 
我从中学起,就有一个(我自己觉得)很好的习惯,
 
就是我听流行歌的时候,会很关注:
 
它的曲作者是谁?词作者是谁?
 
甚至会想象,他们是怎么写出这样一首歌的?
 
我还固执地觉得,有一首好歌在那里,谁来唱,真的没那么大关系。
 
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偶像是罗大佑,词曲双绝,唱法很多人受不了。
 
但他唱自己写的歌,永远是最好的版本。
同时我也才发现,原来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样关心,
 
那首打动你的作品,出自谁之手。
 
他们只要那个“打动”就够了。
 
 
我一直不理解“抄袭”这件事情,包括文学上的和学术上的。
 
因为我觉得抄袭首先是对抄袭者自己的一种彻底否定,不是吗?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说,做人最高的追求是价值感的追求。
 
抄袭别人,能有什么价值感可言呢?你自己什么都不是啊。
 
可是,我不理解,不等于别人不做,更不等于别人不能理解。比如:
 
“抄的比你好,抄又怎样?”
 
“我不管他是不是抄的,好看就行了。”
 
这个时代,我们都在原子化。可以做的事情,没那么多。
 
但我一直觉得,坚持独立思考与判断,有原则地保持自己的好恶,
 
这些好恶汇集起来,就会是一种力量。
 
太容易原谅,太容易遗忘,这是时代的悲哀。
 
也是很多人能够做恶了又做恶,一直在做恶的空间。
 
一个人做一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坏事,不做好事。
 
但是在中国,好象也并不难。
 
有个成语叫做“一傅众咻”,
 
歪曲理解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新的一年,我还是要把这一句鸡汤送给自己,送给你: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