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的第一名场面,可能因为它集合了众多好莱坞商业大片元素:变形与欺骗,饥渴与诱惑,忠诚与背叛……等等。由于人物形象鲜明,也容易被用作隐喻,“千刀万剐唐僧肉”(郭沫若)“僧是愚氓犹可训”(毛泽东)将唐僧钉在千古《西游》耻辱柱上。
 
我的阅读经历则相反,对那个又勇猛又悲情的孙悟空,从粉转路,路转黑,反而对凡人唐僧,有了越来越多的共情。
 
孙悟空内心一直看不上唐僧,他仗以成名的武力高强、刻苦忍耐、无私无惧,唐僧都表现得相当“差”(当然是相对于悟空自己而言),这样一个人,凭什么当俺老孙的师父?孙悟空的人设是赤子(小屁孩),是没有情商可言的。所以不管是不是师父,“脓包”“不济事”总是当面背后,挂在嘴边。2012版《西游记》用了一个有点拙劣的桥段来表现这一点:孙悟空归化后,说师父不如咱们一起飞往西天?唐僧说我不会飞。不会飞?不会飞?孙悟空像见到外星人一样理解不能,他可能觉得,你能当我师父,你不会飞?就一直一直纠结这个问题——这段表演让孙悟空有点像智障人士,但是内中的含义就是这样:你这个德不配位的肉眼凡胎,我们不是门当户对,我觉得我可以找到更好的。
 
取经小组是一个不以共同价值观为纽带的群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会在意博施济世普度众生吗?他们只是想逃脱惩罚“修成正果”——顺便说一句,这与汉武帝之后,朝廷征发囚犯交通西域,是一种模式。唐僧虽然是名义上的群主,但他颁布的群规,比如“不准杀生”根本无人遵守。限于取经游戏的规则,倒是没人想篡位以代,但是真心尊重,令行禁止,呵呵,不存在的。
 
唐僧能在大唐成为佛教领袖,智商会低吗?情商会低吗?如果你代入唐僧的角度想一想,他不够忍这帮徒弟吗?你们要喝酒,就喝吧,我自己不喝就是。你们不念经,老衲自己念就是,不强求——别忘了,唐僧刚收这些徒弟时,不是没有想象的:对悟空,“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对沙僧,“三藏见他行礼,真象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这三位徒弟,明明已经自有或观音起了法名,唐僧为何还要给他们一一赐名,无非是要确立“师—徒”的传道体系。这与明清时科举“座师”,也往往喜欢给年幼的门生起字号是同样道理。
 
可惜的是,唐僧想传的“道”,并无一个徒弟理会。这帮茂利,成天叽叽咕咕,就是想着早日到达西天,完成任务,又时时嫌便宜师父唐三藏是个拖累,弄得大家捱苦捱难,那付德行,跟那些老油条的导游一个样。──书中只是显写悟空,另两个能好到哪里去?且看悟空被逐之后,唐僧被黄袍怪抓了又放,饱受惊吓,也没见八戒沙僧安慰师父两句,“你看他两个哜哜嘈嘈,埋埋怨怨,三藏只是解和”。总的来说,因为武力值不行,唐僧在取经小组里,处于食物链最低端,日常只有他被怼、受气的份儿。
 
唐僧也不是傻子,难道不知道没有徒儿们,尤其是孙悟空保驾护航,他想去西天千难万难。但是,唐三藏同志他也是人啊,他经历过双叉岭同伴被吃的修罗场,他无数次从妖精的嘴边灶上间不容发地逃离,我严重怀疑唐僧早已患上了抑郁症(尤其是天天被孙渣男PUA)。
“三打白骨精”成了冰冻三尺之后的爆发点。一开始唐僧对白骨精是充满怀疑的,看他如此饥饿,却始终“不肯吃”“只是不吃”,制造危机是猪队友(真的猪队友)。悟空赶来,说这是个妖精,唐僧心里是信了一半的,但是长期被大徒弟人参公鸡产生的逆风心理,让他反而要拧着说这是女菩萨,是好人。
 
在判断妖精问题上,孙悟空采取的是父母式的大包大揽,自己说了算,从来不给别人表达异议的余地。而据研究者统计,孙悟空在《西游记》识别神仙妖精变形的成功率仅为58%。这样一个刚愎自用又屡屡出错的领导者,真的就让名义上还是上级的唐僧服气么?这时候,天生骄傲的石猴,没有学过逻辑,凭着市井养成的直觉,祭出了辩论时最忌讳的一招:诛心,又叫动机论。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这句话说出来,取经小组内部的舆论场就破碎了,渣都不剩。书中写三藏“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他羞什么?惭什么?难道唐僧真的看上白骨精了?开玩笑,饭都不肯吃她的。唐僧真正碎裂的原因是:一路走来,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已经被孙悟空打击得一无所有──孙悟空像一个工业党,逮着一只文科狗使劲问:你干啥了?是造出原子弹了还是实现工业化?你对祖国有啥实质性贡献?你就只会给政府添乱!这种诘难,鲁迅都百口莫辩,何况唐僧?
 
唐僧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他西天取经的虔诚与坚定,天日可表,世所共钦。一路上不知有多少人想劝他回转大城市长安,或是斟满美酒把他留下来,唐僧从未动摇,这也是他仅存的骄傲。但现在,连自己的徒弟都在怀疑,自己因为妖精美色动心,而准备放弃西天事业!
 
仍在饥饿中的唐僧已经处于低血糖状态,情绪完全控制了他,自毁倾向爆发了,他在赌气,也在不知道向谁证明什么,他怒目瞪着那个讨厌的猴子,喊出了一句想说很久的狠话: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
 
喊出这话,唐僧是动用了他最后的一项群主权利:踢人。第一次只是严重威胁,第二次唐僧已经心灰意冷,“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反问句改了感叹句,情感烈度降低,但决绝度上升了。
 
不普通的男猴孙悟空此时仍然处于过分自信状态。为啥说孙悟空是渣男?渣男的共同特质,并不是他们都做过同样的坏事,而是他们都缺乏共情能力,体会不到被渣人的痛苦。孙悟空正是这样,完全听不见唐僧内心的怒吼。第三次打白骨精时,他有过犹豫,但自信让他认为自己仍然是对的,对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女人,不,师父嘛,哄回来就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真的吗?
 
唐僧第三次赶他走,悟空还是老方子,一是威胁,我走了你没人可用(第一次用过了),二是要挟,要我走先把紧箍儿摘了(第二次用过了)。这次唐僧是真死心了,“发怒”“越添恼怒”不是因为再三打死人,而是这个徒弟那种挟功自重的态度,赵构杀得了岳飞,崇祯杀得了袁崇焕,我就赶不得你这泼猴?写下一纸贬书,就是断绝师徒关系的法律证据,再看诀别言语:
 
“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堪比郑庄公那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两句誓言虽然后来都被违背了,但起誓当下,发誓人都是认真的,何况唐僧还在饿着写贬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饱吹饿唱,任何谈判,任何辩论,都要在吃饱的前提下进行。
 
祝大家晚餐愉快!
 
共读发言
 
@归尘(12岁):
 
这章就是西游记中非常著名的一章三打白骨精,在那些什么西游记少儿版啊,西游记青年版中啊,妖怪名字都叫白骨夫人。而在原著中,虽然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妖怪是男是女,一直是用妖精来称呼。不过也用他来称呼。所以很明显,白骨精其实是男的。
 
@杨早: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原著也是如此。
 
至于用“他”,这里讲个常识:女字旁的“她”,是新文化运动后才启用的,刚100多岁。明朝人写书,无论男女,都是用“他”。
 
@Samantha爱番茄汁(带7岁娃共读):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冤枉”这事儿
 
1.我小时候看这段,那是怀抱着对“英雄”的崇拜和依赖,气唐僧不识坏人,诬赖好人,冥顽不灵。后来再看,那真真是团队磨合的经典案例,唐僧和悟空二人当下各自坚持自己视角和认知的正确性,事后皆反思并学会换个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也更了解彼此的优劣势,兼收并蓄。“我不认同你,但我支持你”,白骨精事件后,各司其职,共登极乐世界。
 
2.小朋友看这段,又想看,又不敢看,害怕看到“好朋友”反目,需要重构内心对友情的认知。但也许,这就是阅读“别人故事”的好处,看着看着,就逐渐理解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和普遍性,慢慢学着和矛盾共处,学着和自己内心情绪的相处。
 
章回梗概
 
@红不让:
 
27-31回
 
师徒四人离开了五庄观,到了晚上他们饿了,孙悟空去找吃的,白骨精看到了唐僧,就变作了一个女子接近唐僧,孙悟空回来了一棒将其打死,唐僧念了20次紧箍咒惩罚孙悟空,后面白骨精又分别变成了老太婆和老头子,结果还是被打死,第三次元神都被打死变成了一堆白骨。虽然献出原型,但是唐僧还是冤枉孙悟空,把他赶走,于是孙悟空又回了花果山。
 
师徒三人继续走,晚上猪八戒去找吃的,结果他睡着了,沙僧去找猪八戒,唐僧闲逛被黄袍怪抓走。沙僧猪八戒二人去救唐僧没打赢黄袍怪,百花羞公主把唐僧放了,求他们把一封家书给公主他爹。八戒夸下海口可以打败黄袍怪,结果没打赢,八戒跑了,沙僧被绑。黄袍变作一个猎户去找国王,然后把唐僧变成一只老虎。猪八戒逃走后又睡着了,白龙马没打赢黄袍怪,找到了猪八戒,让他去找孙悟空求救。
 
猪八戒到了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孙悟空请出,孙悟空让猪八戒和沙僧把黄袍怪的两个孩子摔死,妖怪回家后孙悟空把他的宝贝骗来,两人打起来,孙悟空打赢,妖怪逃走了。悟空认为妖怪和天庭有关,找到玉帝查了一下,原来是奎木狼,奎木狼回到天上,孙悟空把百花羞公主带回宝象国。唐僧和孙悟空冰释前嫌。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