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我们搞了一个事,用一年的时间,从民国的小说看小说中的民国。
我们遴选出鲁迅、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丁玲、巴金、张天翼、萧红和张爱玲等十位小说家,每月共读一位小说家的四篇小说,每周对一篇小说进行多人多角度挖掘和讨论,从小说中重新审视民国岁月,试图读到宏大叙事外的民国日常。
10位作家,40篇小说,11位成员,一年365天不停更地接力写作……
没想到,这事成了。



作为收官,那年年底,我们还为这一年的「小说民国」共读接力赛举办了一场名为「民国的情绪」的朗诵会。
来到现场的朗读者有学者、律师、教师、声优、话剧演员、中学生、公务员、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
大家用自己的声音共同演绎、还原了民国时代的激愤与彷徨、尴尬与幻灭、振奋与绝望、惶恐与虚无……民国的情绪基调有些沉郁,可那2019年寒冬里平常的一天却温暖无比。
经典的作品值得反复重读,两年后的今天,我们重启这个共读活动,为寒冬的火炉添一把新柴。
读不孤,必有邻。这次,我们想邀请更多朋友一起。
文史学者杨早和中学语文名师凤梨即将出版一本用40篇小说解读民国社会情绪的书《小说现代中国》。借此契机,我们请两位老师精选其中八篇小说,以领读+共读、每周读一篇的方式,进行一次为期八周的「小说现代中国」共读活动。
哪八篇小说?
1919,鲁迅,《孔乙己》
192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1927,台静农,《拜堂》
1934,沈从文,《边城》
1935,老舍,《断魂枪》
1936,鲁迅,《理水》
1940,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943,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有些是大家熟知的:
电影《边城》剧照
有些是值得一读的遗珠之作:
电影《小二黑结婚》海报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能让你常读常新的具有多重解读空间的复杂文本,每一次走进都能打开新的“隐秘的角落”。
-
怎么读?
可以用声音,读出小说的情绪,声音也是一种表达;
可以用文字,分享你的感悟,把思考落在纸面上;
可以用耳朵,向领读老师学习进入小说的方法和路径;
希望你能沉浸于共读的氛围里,阅读,欣赏,思考,也可以质疑和批判,更希望你最终能找到自己的进入文本的方式,在民国的语境下理解民国小说,在民国的情绪中理解民国历史。
-
适合哪些人读?
中学生及其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对现代文学、民国历史、时代嬗变、社会思潮感兴趣的朋友。
※特别对中学生说的话:
文史学者+中学语文一线教师,我想这是难得一遇的能够构成“应试+提升+拓展”的教师配置,共读互动的方式可以打开阅读思路,走出课本,亲近文学,触摸历史,带给你学校课堂所没有的丰富内容,与驰骋思考的自由。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相信,这八周小说共读结束,每一位用心的读者,都能读到一个将文学、历史、社会打通的鲜活民国,也更能理解“现代中国”之形成,也与当下社会的情绪遥相呼应。
这八周也是一个民国盲盒,拆到什么,谁也说不准。你,要不要来?
“小说现代中国”八周共读活动细则
一、共读书目
选取1919~1948年8篇现代小说名篇,每周一篇。
1919,鲁迅,《孔乙己》
192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1927,台静农,《拜堂》
1934,沈从文,《边城》
1935,老舍,《断魂枪》
1936,鲁迅,《理水》
1940,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943,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二、共读时间
11月1日—12月26日
三、领读者
杨早:文史学者。第18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决赛评委,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著有《早读过了》《早生贵子》《民国了》《元周记》《拾读汪曾祺》《小说现代中国》等书。
凤梨:中学语文教师。少年读邻发起人。编著有《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小说现代中国》等书。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