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新030翻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伍跃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数:630
1947年,25岁的青年许大龄,向燕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提交了他的硕士学位论文《清代捐纳制度之研究》。
2005年,学界评论说,许大龄这篇硕士论文让捐纳制度终于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由此“开辟清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领域”。
2021年5月26日,王道兄带着我在苏州平江路淘旧书,碰见了这本1977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清代捐纳制度》,心实爱之,花100多元买下此书。
而伍跃的《中国捐纳制度与社会》虽由南京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看版权页,印刷也是在苏州。这本书上承许大龄的开辟之作,下接60年来中日学者的研究成果,是研究中国捐纳制度的集大成之作。
说是“中国”,其实主体是明清——我想东汉桓灵的卖官鬻爵,并未形成完备的捐纳制度。说到制度,那就是人人可以依轨而行,就算你穿越到明清,只要手里有钱,朝廷开捐,捐什么品级,什么花样,加三级还是加五级,怎么兑银,怎么投供,怎么指省,怎么候补,直至送礼当差,行贿受贿,火耗折色,样样都有惯例,一套流程下来,你也就是个官了。
看《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们对捐纳的官是特别瞧不上的。后来民国成立,遗老们说民国不好,尤其不好的一点便是“做官不讲资格”。其实捐纳盛行以致积成定制,还不是官本位文化的产物?下乡要开奥迪,子女要考公务员,不明着买官,暗地里要花的钱或许更多更不透明?想想也真没什么现代社会的优越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