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1盘点就算了。此前也想过,比如列一下《元周记》《早生贵子》《小说现代中国》的豆瓣评分,向好评谢一声,跟差评争两句。

可以,但是又觉得没必要。只是想写点儿什么。

2022年来了,需要给自己,给小伙伴们,一些反思,一点鼓励。

12月26日在雍和书庭举行的“通识与共情:小说中看见的现代中国”是2021年我参加最重要的两场活动之一(另一场是《了不起的游戏》分享会)。

与《了不起的游戏》那场不同,“通识与共情”只有直播,没有留下什么文字的痕迹。但有些触动会留下来,就够了。

比如宪瑜师姐说她读对《祝福》的解读,就是《三个世界的碰撞》那篇,我写的。她说,不仅要跟祥林嫂共情,跟启蒙者共情,还要跟鲁四老爷共情。

这句话说透了我写史的一贯追求。12月31日,读到薛涌回忆“我们的老师”史景迁的文章,其中也提到史景迁在生活中强大的共情能力,由此才能去理解为什么他能写出《王氏之死》。

“共情”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其中的关键点是,你不能只跟同阶层,同遭遇,同三观的人共情。你需要体察每一种人,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逻辑,理解他们何以那样说,那样做。价值的判断,赞成不赞成,同情不同情,欣赏不欣赏,都是后一步的事。这就是我理解的“价值中立”。

因此光有共情是不够的。无数人看篇小作文也能共情,快进一堆综艺视频也能共情。最啼笑皆非的时候,我曾经动念想写一篇,题为《当王力宏躺在地板上的时候,她仿佛就躺在他身边,甚至心里》。

但洗了个热水澡,就把这事给灭了。

共情需要通识作为基础,通识不仅是知识,还包括历史感、氛围认知等等,统言之就是对存在几十亿年的地球基本的了解与想象。

问君有几许通识?通识之数若是10的27次方,我只敢比个“3”,但更重要的是留余地,有耐心──这让我在过去的48年里,少说了很多蠢话(其实也够多的了)。

 

休息一下。

2021年,我手头流过的新书前所未有的多,读书也就不可避免地碎片而散乱。昨天发的《2021杨早的十本书》,其实不能说是我读过最好的书,而是读得相对细一点的十本书而已。

另起与重走:杨早的2021十本书
 

也许啥时候我还会写一篇《补读2021年的十本书》。“热书冷读”,也是我一直提倡的读书法,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用来抵抗遗忘。

我把手头能找到的2021年出版的书堆在一起,用推倒的方式给了2021阅读一个象征性的终结。2022,另起一章,但不妨重走。

 

2021年12月31日,我带着辣子去了阜成门鲁迅博物馆。他想看后园的一棵枣树,另一棵枣树,然而并没有,不知道他有没有失望。
 

倒是看了兄弟绝交的著名纸条,再好的感情,也可能有反目的一天。还讲了二先生在附逆前的被刺。二先生当时应该没有想到,刺客既不是来自敌方,也不来自后方,就是热血青年,不希望他暧昧中投敌,要以刺杀的方式保全二先生的令名──这是我上面说的,理解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逻辑,要说赞成吗,当然不,我觉得这跟崇祯不愿妻女落入闯军之手,亲手拔剑斩杀同理。都是对人类free will的侵犯。

并且,刺杀的结果是加速了二先生的落水。

也有不少的细节,是从前未曾看过或少有留意。还是前面说的,看鲁迅不能光跟鲁迅共情,其他人的想法、看法,都能放在一起,这个时代才完整,鲁迅先生也没那么寂寞孤独。

比如鲁迅离开厦门大学时,学生们的送别致语,就很值得细看看──现在教师节,毕业礼,学生往往无话可说,也说不漂亮,学学这种应用文体,不坏。

先是厦大全体学生的致语:

送鲁迅先生大会致语猗嗟先生,明哲大成,创作稗官,久著徽声。四海共钦,如玉如冰,惠然来斯,天动地惊。不倦不厌,化我顽冥,普陀生色,校运乍亨。方期附骥,自兹可能,奈何半载,飘然南征。攀辕弥切,去志弥坚,岂伊南海,合止仙霛。蕞尔鹭门,未足重轻。先生乃言,是未必然。吾身虽远,吾心岂捐,知存海内,天涯若邻。再来有期,第视天缘。镇国可赎,圆冈足登。华林虽好,素馨虽妍。越鸟巢南,胡马北倾。循循嘉训,敢不恭承。时节不居,何日欢迎。厦大全体学生鞠躬
写得非常好,得体地表达了惜别之情。另外,还有厦门大学女生的欢送辞:

 
送鲁迅先生闽粤行看各一方,何时缩地得长房。
羊城人喜来仙侣,鹭屿偏难絷凤皇。相留无计,第愿永不相忘;

相留无计,第愿从此不相忘。

他年重许睹容光,重睹容光。

镇国宝珠照香浦,

衣冠灵气聚圆冈。

本来胜地不寻常,

昌华矧有荔支香。

相留无计,第愿永不相忘;

相留无计,第愿从此不相忘。

厦大女生同学会全体赠

 

细读完才发现,这是一首歌词呀!有华章的复唱。

不过,这届厦大女生不行啊!都说鲁迅先生去广州,是为了跟爱人密斯许相会,这种人不应该送块匾给他,上写“渣男”两个大字吗?还说什么“羊城人喜来仙侣”,呸!虽然““相留无计,第愿从此不相忘”很美好,但比起道德感来,美好算个啥?

还有鲁迅最后寓所大陆新村的内景,以前看到多少次,这天看,觉得:鲁迅先生也会被书所困吧?

 

他自己设计的那种多功能书柜,平时是书柜,紧要时可以拆装,可以上锁变成书箱,逃难也能带着走。我从前一直很羡慕。现在我有更好的选择:
 

一个128G的U盘,有USB-A、TYPE-C、lightning、micro-USB四种接号,装上我所有写的字和电子书,放在钱包里。

后来去了鲁迅文创书屋。谢绝了销售人员对各种鲁迅版本的推荐,最后选了一本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闲堂书简》(增订本),印2100册,收程千帆先生致约170人的书札。

‍满足辣子盖章的愿望,说“你签上名称和日期,留个纪念吧”,他眼睛一转,利用图章上的日期,偷了个小懒。──都说懒人推动社会的发展,希望你能。
 

两千字了,该说说正题啦。今天的正题就是:得有一个分离于世界的世界,在最无奈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点点主动。不能人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你读什么就读什么──这也就是“读X年”的缘由。

就像鲁博的这只猫。身下的印章是规矩,是标签,是符号。章是死的,猫是活的。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7篇文章 26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