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参加某网络电视台读书节目的策划会。与会的大抵是“资深业内人士”,出版社社长、《读书时间》前制作人、文化部总监。听了一个小时,几乎都是负面感受:什么是好书?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读书电视节目,精英不看,老百姓不看,我们做给谁看?现在哪有什么好书啊?阅读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我觉得吧,这些话都是实话,都有道理,可是这些话,从《读书时间》停版一直说到现在,“无书可读”还上了几年前《新周刊》的封面,是否有必要在2012年春天再把这些话重复一遍呢?

         所以轮到我说话时,我结合自己的民间阅读分享经验,比如主持“121721”、“阅读邻居”的体会,谈了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荐什么书。我承认阅读是很私人的体验,但又不反对阅读分享。矛盾吗?其实与人分享的,永远只是部分体验,是异中之同,是阅读的最大公约数。而且,对象不同,分享的内容与层次都迥乎不同。在一个公共平台,针对不可知的受众,应该分享什么书?我自己对何谓“健全的知识”是有一个拼图的,举凡人文、社会、科技,什么是一个知识健全的人该了解、该思考的内容,多少是能把握的。在这个拼图范围内的,都可以向任何人推荐。之外也有好书,但那就进入兴趣范围,适合爱好者共享。

         二是怎么荐书。我认为纯粹的知识适合教授,不适合分享。凡能分享的,一定要和参与者切身相关,是他会关注与焦虑的部分。就“阅读邻居”已有的三期内容来看,“最念想的一本书”肯定每个人都有话说,也乐于听别人讲述;“何谓公正”可能有点抽象,但人在社会,迎头碰脸都会遭遇这个问题,不愿思考也必须去想;“回不去的故乡”,呵呵,你说有没有共鸣?

         还有一点,我强调。荐书者必须把自己放进去,要推荐自己真认为好、真对自己有触动的书。千万不要有“我们”、“他们”之见,莫以为我们可以读《四书集注》或《论语新解》,他们只配去听于丹。不尊重听众就是不尊重自己,早晚得玩儿完。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