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有一段话,经常被人引用。大概是说,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我没有读过《致女儿书》,所以不能肯定上下语境,单就这段话而言,很令我反感。它让我感觉这个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是一出钱的金主,还是有点鸡贼的那种,喜欢计算投入产出比。

         也许养孩子最大的投入,跟你面对身在其中的社会并无二致,是那种无能为力的疲惫与焦虑。昨天我去书店,老板说,他儿子头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做得很愤怒,但他没有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打电话给老师,说一句“老师你睡了吗?我TM还在写作业!”

他只是不洗澡,不睡觉,一个人坐在厅里弹吉他。老板在一旁听一个初二少年用音乐表达愤怒,不敢管,也不想管,可是心里还是在喊黄:还不睡?明天六点钟还要起床上学哩。

我深深理解这种父母内心深处的纠结。我们这一代人,大抵相信不要轻易干涉下一代的内心世界,灿烂也罢,冰冻也好,让他们自己跋涉比较好。可是理念归理念,现实很难办。前一段看两位母亲在微博上讨论“要影响,不要干涉”,因为任何干涉都会导致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方式。“如果影响没有效果呢?那就随他去吧。”这话听上去让人由衷赞成,可是在小孩子抓起垃圾往嘴里塞时,相信哪个父母也HOLD不住吧?

丰子恺曾从小孩打架想到国际战争,说只有至大至小的这两种争斗,不需要理由。我也可以从育儿想到文化,田野调查时是否可以干涉当地习俗?这是社会学、民俗学聚讼多年的话题。新闻报道是否应当完全保持客观而不介入?也是从业者的伦理难题。再说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相对主义的“随他去”,与普世价值的“强启蒙”,年年时时都在打架。

老板的儿子,最后是带他长大的奶奶出来喊了一声“还不洗澡睡觉”,宣告愤怒闭幕。这就像《阿凡达》里纳美族的树神,指引后辈前进。可是,大千世界,我们去哪里找一位祖母,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