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就满四十岁了。生活很应该有一点改变。

两年前就说来着,四十岁,一是搞部苹果电脑来玩儿,二是学习戴锦华戴爷,四十岁后不接有死线(deadline)的约稿。

很明显第一条完不成了,那么第二条不该再落空。人无信不立,对自己也一样。

有死线的约稿,大抵是所谓媒体写作,都是订货,是命题作文。虽说也是肚里有话才会写,但毕竟是削足适履,不是想睡觉送个枕头。今年发表了六十余篇文字,一大半是一千、一千五的篇幅,且很应时,总数不过十余万字。这跟一以贯之地写个十来万字相比,犹如短跑与中长跑比较,或许更累,因为要不断地起头。

过去十来年,我写了很多碎稿小稿,主要是在探索自己写作上的可能性(题材、文体、范围……),同时也为稻粱谋。人到四十,脑子没从前灵光,时间没从前充裕,就得缩小战线,省着点儿花啦。

跟施爱东议过,学者到四十五,基本上就停步不前了。可能还会平着趟一段,也可能就此下坡。所以接下来这五年,得想法集中资源,整点儿最想做的事。

而且身体也差多了,累久了坐久了,左胸会莫名其妙地痛。每晚临睡,背部股部皮肤大面积瘙痒,看过医生,她说是精神压力大所致。

那天跟黄永聊,他问现在那么多网站网媒编辑早逝,是环境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环境。从前以文为业者,时间以年月计,近代以日计,如今是以小时以分钟计,而人体还没有转基因,哪儿抗得住。

那么,就调整一下生活方式吧。知道自己什么德性,耳软心活,架不住好话也不容易说不,就得有个形式拘着,所以把话写出来,让各位做个见证,倒不是非得矫这个情。

首先,有死线的约稿,类似本周内给我最迟不过下周二那种,就算了。杨老师我想请你写写那啥……也算了。我写我自己的,撞上合适的就发,不合适就搁着。

陶渊明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现在我说的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一种自然状态,渴则饮,饥则食,倦则眠,醒则读,动心则写。

其次,公微什么的,也玩得差不多啦。可以保持更新,不过就是发发读书笔记。习惯看图片看挠痒痒小文章的朋友,欢迎取关。

再次,各种活动啥的,不是俺不给面儿,周六周日实在不便,还是陪陪家人比较重要。已经跟邱小石说了周末单身不出青青,他说要监督我,搞成一行为艺术。

一年一本《话题》,每月一期阅读邻居,如果外部条件允许搞,还是搞,算是公益活动。

就这么先说着,我依然会阅读,思考,写作,但不想再当一枚棋子,媒体写作基本上就是棋子的国度,容我移个民先。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谢谢大伙儿的好意。我先撤,没事多联系。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7篇文章 26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