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杨早: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2001年4月开始,一堆人扎在万科周刊论坛上,等着一个叫王怜花的ID贴出一篇篇的文章。这些文字据说是该ID在带初生闺女的不眠之夜码出来的。内容关于金庸、古龙,关于诗歌、爱情和友情,还关于生活与艺术。


那时我还在北大读硕士的最后一年,每天翻有关五四的书,探索1919年校园政治的奥秘。因为与万科周刊当时主编王永飚是大学好友,被他抓到论坛下的“读书者说”当版主。王怜花的《古金兵器谱》是如此的闹热,即使泡在五四里,我还是忍不住每天跑到“经济人俱乐部”去追帖。


这一系列长帖催生出了一个新版“武林外史”,王怜花当了版主,从此写得更为名正言顺,一泻千里。我也知道了王怜花原来是蔡恒平,我一个没见过面的北大师兄。他来自中文1984,他的同学,如吴晓东,已经当了我的老师。而当年睡在他下铺的王枫(只看金庸不看古龙的王枫),正是我门的大师兄。


按照王怜花的叙事,1984年冬天,王枫雪夜里从海淀(我赞美还没有四环的海淀)良友书店带回32楼宿舍一册《射雕英雄传》,从此开启了王怜花的古金之门。那时我还在川南的县城里上小学五年级,每天同样冒着严寒从租书摊带回一本武侠小说,躲在被窝里看。没想到十四年后,我居然也走进了燕园。


武侠小说的门槛很低,认字就能看。但看山可以不是山,看武侠也能看出人生的况味,因为所谓华人至爱的武侠小说,寄寓着读者的身体想像与热血情怀,其实也是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识者自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仁义道德与吃人。


解读古金者伙颐!而王怜花特异之处在于他懂得生活与艺术的分离。金庸与古龙,洋洋近百册全集里,有艺术,也有生活。将那些情节与描写完全与生活打成一片,比如“金庸政治学”、“如何当上带头大哥”之类,虽然趣致,却不耐读。而将武侠小说完全艺术化,又丧失了它们作为类型通俗小说的特性——所有不能让人血脉贲张的武侠小说都是在耍流氓。


因此就需要王怜花这样的解人,来分离古金文字中的艺术与生活,将生活引向平凡的尘世,把韦小宝的处世之道用于职场,将叶孤城的政治抱负比附现实,但是——前面说了,如果仅止于此,看过便算。王怜花更多的笔墨心神,花在了将古金的艺术元素逆流成河。


一本谈古论金的书,里面密集地出现博尔赫斯与李商隐,出现海子、西川、清平以及王怜花自己的诗句,它们像寻觅朋友一样,在古金小说中寻找着同类(让我想出邓丽君去世后,北京摇滚圈向她致敬的专辑《告别的摇滚》)。青春最后的拖影藉由那些熟得发烂的文字再度显形,我想,在初为人父的当口,这是王怜花作为一名诗人,一个汉语匠人,对于曾经浸润于艺术的生活(李寻欢式的审美生活)的一种祭奠。


所以这本书已经再版过三次(头一次还是我介绍的),仍然在不同世代拥有各色的读者。没有人不爱读它,只要你喜爱艺术,有过生活。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喏,我推荐出版的第一版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写者王怜花,诗人蔡恒平,蔡花花他爹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绿茶:好编辑的见识与品位


上海陆公子是我最敬佩的编辑之一,家里藏有他主编时期的全部《万象》,也收有他和沈公、俞晓群这“三驾马车”策划出版的“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等。


脱手《万象》后,曾主导策划了MOOK《无轨列车》、《人间世》等,还有上海书店出版社那套小开本,后来叫“海上文库”,掀起了一股精装小开本之风。


俞晓群转战海豚出版社后,“三驾马车”再聚首,策划了“海豚书馆”。而当下中国最好的书评思想周刊《上海书评》,陆公子也是幕后主导人。在当代传媒和出版界,陆公子都是我最敬佩的编辑。


他著作不多,仅有《东写西读》、《看图识字》等几本小书,还有就是这本《聽水讀钞》。陆公子的史海勾陈是很独特的,有传统文人的雅趣和笔调,又有传统编辑那种广博与认知。书中二百多篇讀钞,一口气读下来,收获很多有趣的历史佐料。看一个人的读书笔记,可窥他的见识与品位,陆公子的功力很深,笔端的文字却很平实。


有幸去过他的“聽水斋”,是非常别致的书房格局。粗略浏览,琴棋书画元素均丰富而精致,书房不显得很拥挤,非常的“低调丰富有内涵”。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邱小石:观点对,不一定表达就对


从《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书中,我第一次知道利希滕贝格。他是德国十八世纪的一个讽刺作家。我被书中对利希滕贝格的介绍所吸引,于是买了他的代表作《格言集》来看。


“格言”两个字在我心里会有些误导,总觉得有“强暴教育”的成分,若不是因为逐步对利希滕贝格的了解,我是不会买这样书名的书的。


利希滕贝格的《格言集》,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思维的游戏。词语构造与反向思维融合了俏皮、趣味与思辨。利希滕贝格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一个140字的微博撰写高手。


举几个和书有关的例子:


“书的悼词与人的悼词迥然不同。后者一般赞誉有加,过甚其辞,前者则骂得狗血淋头,言过其实。”


“赞扬我们的人,总是被当作内行的批评家。批评我们的人,他们便被宣布为没有能力对智慧的产品进行评论的人。”


“很可悲,大多数书籍是由需要提高才够格干这一行的人,而不是由能力绰有余裕的人写的。”


“许多人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有权不去思考。”


“序言可称为避雷针。”


“如果一个人从事写作,那么他写得好坏便能立见分晓。但如果一个人安安稳稳坐着什么也不写,那么他这样做是出于聪明还是出于无知,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


“以严肃的形式表现显得肤浅的东西,用俏皮话形式来表现可能就深刻了。”


“常常因为我所犯的错误指摘我的人,都是没有犯这些错误的力量的人。”

……

这些话语令人莞尔,刻薄却有趣得很。


有几天沉醉在他的书中,我自己的微信语言风格也受了一些影响。有朋友不知内情,说:你最近观点比较多哎!


下面是我写的格言:


“对一个观点生气之前,最好其出处的前后背景都了解一下,如果没有时间了解,就没有必要花时间生气。不是说不能感性的思维,感性的地方可以用在生气后的嘲弄上。”


“人们喜欢隐藏动机,因为动机都不高级。但凡动机,都不高级。”


“工作一定要干自己擅长的事,但越擅长能够理解和对话的人就越少,于是好的工作都是孤独的事。”


“人生苦短,做梦的人最好不打扰。”


还有两则是对近来全民掀起学习”互联网思维“的佯装忧虑:


“互联网思维就是九百九十九个不赚钱的公司帮一个公司赚钱,然后一千个公司一千个赚钱的房地产思维向互联网思维学习。”


“互联网思维就是花钱建平台,免费让人用这个平台,然后两三年后这个平台被新平台淘汰。”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表达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事。我们有时候太关照观点,而忽略了表达。


读《格言集》给我的启发:观点对,不一定表达就对。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DIAO荐2014(3)生活与艺术的分离


什么是DIAO计划?

DIAO计划,是阅读邻居的三个发起人,邱小石、杨早和绿茶搞的一个有点类似“赌石”性质的读书活动。

石、早、茶每个人每期推荐一本书,给个总价,打包销售,购买者收到什么书就是什么书,可以谩骂,不能后悔。


可在淘宝搜索“读易洞”查看详情

0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