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好!又来新一期的撩新。
 
今天要撩的新书,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谈红楼梦的书,名叫做《醉里挑灯看红楼》,作者刘晓蕾,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这本书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可能你会问说,读红楼梦的书那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本?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的?
 
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判断一个大类别当中的一本书,是不是值得一读?十分钟之内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拿到一本读红楼的书,大家知道,读红楼的书那是车载斗量,就不说早期的像蔡元培的《红楼梦索隐》,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还有包括后来俞平伯周汝昌等等,这些人可以列出一大堆来,就算是我们最近几年了解的,从刘心武到白先勇到欧丽娟到蒋勋,读红楼的人和书,真是车载斗量。
 
那么这本书我们怎么判断它值不值得一读?我觉得有三点可以谈。
 
《醉里挑灯看红楼》
刘晓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6月
 
首先第一点是,我们看它除了红楼梦以外,引用了哪些作家的说法。你粗翻一下这本书,你会发现刘晓蕾在书里面,比较喜欢引用的像王小波、木心,还有一大堆的西方作家,卡夫卡,马尔克斯等等。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的视野,她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那么首先可以给这一关打一个通过的分数。
第二关要看这个作者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文学史观。一般来说读一本文学书,那么很容易会读“散”。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书,很多人会读偏,比如说把《红楼梦》读成了一个宅斗剧,或者读成一个别的什么——这就是鲁迅说的“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等这样的一些解读。所以你要看一本书选择的解读线是什么?刘晓蕾这本书选择的解读线,是“文学归文学,历史归历史”的一条线索,她在有几篇文章里面比较严肃地驳斥了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解读,当然她对蔡元培他们的索隐观也是不满意的,她觉得《红楼梦》就是一部文学之书,它不是一部影射历史的作品,因为如果那样的话,那么红楼梦就太浪费了。
也就是说,刘晓蕾是把《红楼梦》的文学性放在解读的第一位——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解读方式。但是在解读《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时——以前王朝闻有一本书叫《论凤姐》,专门解读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但是书里面主要使用阶级斗争理论在讨论人物。而在刘晓蕾这本书里面,它实际上用的是比较贴近人物的读法。我们说沈从文说过要“贴着人物写”,刘晓蕾也可以说是在“贴着人物读”。比如他对薛宝钗的评价,对林黛玉的评价,都很有意思。为什么她会喜欢探春,但是不喜欢薛宝钗,就在于她觉得薛宝钗的性格里面有虚伪的一面,缺乏自由意志,整个人有一种不真实的味道在里面。
所以说从这些解读里面,你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人对事,包括对名著的判断,尤其是里面对曹雪芹写的很多特别细微的细节的解读。我觉得不是非常熟悉红楼梦的人——就像张爱玲那样说,看到一个不同的句子,跳出来,马上心里面就会咯噔一下——不是那样的人的话,是读不出来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应该也是过关的。
 
第三点就是,如果一本书有很多引用,它又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是不是就是一本好书?可能还真不一定。因为这个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是什么东西,还需要追问——它也可能是抄袭。
 
所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它跟别的同类著作相比,它有什么独特性没有?这本《醉里挑灯看红楼》,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独特性,就在于它是把红楼梦放在了一个谱系当中去看待,这个谱系可能是古今中外人类文学创作的谱系,而更重要的,是刘晓蕾说她也喜欢《金瓶梅》,但是又没有放弃《红楼梦》——如果她能够把这两部小说合起来写本书的话,我觉得可以起个书名叫做《不薄金瓶爱红楼》——她在《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比较当中说,当《金瓶梅》的故事结束的时候,《红楼梦》就开始了。这个很有意思。虽然说《红楼梦》受了很多《金瓶梅》的影响,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雅一俗两个极致,其实这两本书有很强的相通之处,因为它们都是把家族跟市井,融合到生活里去写,从根本上来说,这两本名著,都是写生活,而不是写故事的小说。
 
刘晓蕾把这两本书摆在一起来讨论,中间就会发现很多共通之处,比如
 
“为什么贾宝玉是男神,而西门庆不是呢?”
 
这样一些问题,你读完这本书,就会有一个解答,为什么西门庆看上去是个好男人,但是他没办法当上像贾宝玉那样的男神,就在于贾宝玉有着西门气不具备的特质。
 
至于到底是什么,你可以去读书,就会明白。
 
好,那就是今天的撩新,我用短短的时间推荐一本书《醉里挑灯看红楼》,同时也告诉你一个分辨是不是好书的方法。
 
我们下次再见。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