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周末好!这里是早茶夜读的小说民国,我是杨早。我还是负责来点评一下这周的共读。
 
这周共读丁玲的《水》。这篇小说应该说在丁玲的小说里面也不能算是上乘之作,如果以文学价值来评判的话,那可能更是(在民国小说里)排不上号。但是这篇小说非常的重要,在我们之前的共读里面,已经有人讲明了它的道理。
 
因为我们是“小说民国”,是以小说来读懂民国,所以我在这里再提点一下这篇小说对于作者个人,以及对于整个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意义。
 
先说个人。1931年的丁玲可以说非常难过。
 
这年刚开年,1月17日,丁玲的爱人同志胡也频在上海被捕。2月7日,胡也频和其他23位被捕者一起被枪杀于上海龙华,也就是现代史上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事件。可以参看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
4月份,丁玲将不满一岁的儿子送回了湖南,交给她的寡母抚养。她在湖南常德市待了三天,就返回了上海,而且向党组织提出,想去江西的苏区工作。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丁玲这个时候充满了悲愤之情。
 
张闻天接见了她,但拒绝她去苏区工作,要求丁玲留在上海,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
 
 
《北斗》是1931年9月创刊的。这个时候湖南爆发了一场大水。从7月份开始,湖南开始发大水。
 
这一年,1931年,民国20年,在中国乃至世界灾荒史上都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几条主要河流,比如长江、珠江、黄河、淮河,都发生了特大洪水,受灾面积达到了16省之多,受灾人口超过了5000万,死亡人数超过了40万。
 
我刚才说了,7月份开始,湖南开始发大水。丁玲的寡母和幼子都在湖南,而她自己在上海紧锣密鼓地筹办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这个时候她对湖南的水灾有多悬心,大家可想而知。
 
丁玲这段时间常常去鲁迅家里,跟他一起筹划《北斗》的版面插图等等,跟鲁迅这个时候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
9月份《北斗》创刊号发布,从9月到11月,连续三期连载了丁玲的《水》。这篇小说写得很仓促,但是赢得了左翼的巨大的好评,将它称为“左翼文艺运动一九三一年最优秀的成果”,丁玲也由此从一个“半新”的知识分子作家转变成了一个“新作家”。这个“新作家”的意思,就是《水》是几乎完全按照中共中央的决议来描写的一部作品,在里面非常强烈地呈现了民众的自发反抗——当然也遭到了批评,但是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是一部严格遵循党的决议的作品。
当然小说中也能看出丁玲本人对水灾的关心和忧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8月份开始,水灾在整个江淮地区蔓延。这个时候上海掀起了盛大的赈灾运动。
 
比如说在8月26日高邮决堤,9月1号“江苏水灾义赈会”在《申报》等各大报登出了《紧急启事》,题为《救命!救命!!救命!!!》。文中说:“水深丈余,浅亦在七八尺,死亡数十万众,滔天大祸,从古罕闻,好生诸公,从速救命!”
 
之后的江淮赈灾救灾,主要是由民间的绅商,比如说“华洋义赈会”来主持。国民政府的赈灾不是没有,比如说国民政府募集了中外人士的捐款是750余万元,总动用赈灾款7000余万元,但是这个数目,应该说对全国来说是杯水车薪的。因为受赈人口500万,每个人可能只能分到五到十块钱。
 
 
但是在《水》里面,不但是政府的角色是完全的反面,而且士绅的角色是缺席的。丁玲在上海,她不可能完全看不到报纸上每天报道的赈灾状况。但是出于一方面是出于自己对湖南农村的了解与想象,更重要的是她对上级命令指示的遵守——中共中央认为左翼作家应该把1931年的洪灾视为“最值得作家们抓住的主要题材”。所以不光是丁玲,像匡庐、田汉,他们都创作了跟水灾相关的作品,丁玲这篇《水》当然是得到最多赞许的。
 
可以说《水》奠定了整个左翼文学转向的基础。从《水》开始,一直到后来,比如说获得斯大林奖金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等作品,我们都能看出,它走向了“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样一条道路。所以《水》这篇小说的意义主要在于这里。
但是如果回到当时场境的话,就像我说的,丁玲当年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而这种心情中间,我估计也多多少少有着纠结。当然我们现在就不知道了,包括后来冯雪峰对《水》的批评,丁玲自己的检讨等等,实际上看不出来他们自己的个人想法了。这跟《莎菲女士的日记》那个时候可能就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分割线。
 
任何时候“水”都是能看出一个时代的面目的,所以水是一种记忆,水也是一种象征。water。
 
好,这就是今天的早茶夜读之小说民国,我们下周再见。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