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周末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杨早。
这周我们共读的是丁玲的《太阳照在三个和尚……桑干河上》。
这篇小说,我关注到前面几位读的时候,除了绿茶这种死文青以外,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地主”这个角色。这说明什么呢?
 
一是说明经过这么多年的意识形态淘洗之后,我们对于地主这个角色已经感到陌生,到底他女儿美不美?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他怎么想的?这是大家会比较关心的。
 
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为什么大家要关注地主?是因为地主的心态我们很熟悉——它其实就是当下中国中产阶级的心态的一种折射。比如说地主要关心国家大事,国际的、国家都要关心——钱文贵要知道孙中山讲过“耕者有其田”,他对这种意识形态威胁是有认知的。其次地主要对国共两党的局势有所了解,再其次他有自己的对土地的看法,然后在焦虑和恐惧当中,他还要进行投资,就是李子说的,钱文贵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共产党这边——他自己的立场虽然是站在国民党这边。
 
所以整本书对“清算”说得最清楚的。是钱文贵这段话:
 
为啥老是要闹斗争,清算个没完?要这样才好拢住穷人——说分地,分粮食,穷人还有个不眼红,不欢喜的?
 
这段说得非常准确,这实际上也是土改搁在明面儿上的一种策略。
 
跑一点题,最近很流行,据说是奥巴马投的,一部纪录片,叫做《美国工厂》,讲的是中国资本家曹德旺到美国去开办工厂的故事。
 
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的是,它实际上是一种中西的互看。我们说在晚清的时候有“中西互看”,多半是西方的资本家来到中国,中西互相之间看,现在反过来了,是中国的资本家去美国,然后中美双方互看。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工人说:“美国工人不行”——注意不是资本家说不行,是中国的工人说美国工人不行,为什么?他们不能996,他们干活怕死,他们没办法像中国工人这么勤快,能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限制——这有点儿像当年说香港拍电影和好莱坞拍电影的区别,你像成龙吴宇森他们都会讲,在好莱坞拍电影,只要一到时间绝对收工,绝对不加班。这在香港电影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中国,也很难想象有一个公司不加班。
 
另外令美方的管理人员特别惊诧的一点,就是居然会有一个“尾牙”。尾牙这个词都是来自台湾,大陆一般称为“年会”,但是美国人会觉得说,资本家、管理方和工人居然能够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开一场大会,大家完全没有这种上下级之分,这种联欢的方式,是他们觉得很惊诧的。我觉得这一点关系到中国社会本身的运作,它不能完全靠严酷的资本秩序来运作,如果大家还记得《子夜》的话,也应该能够记得,在中国办工厂什么的,其实有很多资本运作和管理之外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和掌握。
 
总之《美国工厂》里的情节很有意思,如果折射过去的话,中国资本家更像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地主,而这些美国工人倒更像是勇于起来斗争的农民。但是最后美方工人也没有能够成立工会,为什么?因为一旦成立工会,这个工厂就不存在了,资本家就走掉了。资本是有脚的,这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当中最让人无奈的地方。
 
如果返回到地主话题,那么土地是没有脚的,对吧?但是如果土地能够转化成资本,他也会长脚。比如说农民如果要求更多报酬,地主一盘算,不划算,那我就把这地卖了,我就到别的地方去。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小农经济还可以容忍把地分掉,包产到户,但是到了规模化经济运作时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土地不能跑掉,因此土地国有化(也可以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最终必须实行的目标。但是土地有它的反噬,比如说后面的历史进程中,在一大二公的时候,我们也看到这个土地是怎么样制造了集体经济的饥荒。
 
这里有一条很有意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在里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实只是一个切片,但从切片延展过来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我们可以看到好多里面的东西。从三个和尚到美国工厂,里面的意味,我觉得是很丰富的。对于地主,我们可能反而现在有着更多的同情和了解。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美国工厂里面的中国工人,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在牺牲自己的报酬,安全甚至尊严来获取这份工作。在美国这种做法很可能推行不下去。问题是你在美国推行不下去,有别的地方可以推行,何况还有自动化的威胁。这几个线索串起来,很有意思。
 
这里很多话我就没时间说了。我推荐大家借着三个和尚去看一看《美国工厂》。还有最近李强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这应该可以变成我们以小说作为由头,去解读社会的一个契机。
 
今天就说到这里,什么叫做阅读有谱系?我觉得我刚才这么跑题,就算是某一种谱系,我们下周再见。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