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绿茶按|我的邻居杨早兄,年前年后先后出版了《元周记》和《早生贵子》,身边住着这样的邻居,不免给人很大压力,“别人家的书”为什么那么容易出版,而自己的书总迟迟杳无音讯呢?
杨早按|哪有容易出版,只是一个时间差……
 
《早生贵子》序
一边相信书本,一边选择现实
文 | 绿茶
 
奉命为杨早新书《早生贵子》作序,先表白一下:“我很幸运,这十几年,身边总有杨早这样的人。”
 
 我和杨早、邱小石做了十几年邻居,共同创办“阅读邻居”读书会,一起读了十几年书,这样的邻居关系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那些年,我们仨时不时在读易洞聊聊天,什么话题都有,唯独不聊各自的生活和孩子。我们仨的孩子都是男孩,夫人都是天蝎座,而且生日相差没几天,有一次三家共同在读易洞过天蝎生日局,这样的机缘也是少有。
 
邱小石家的敢爷已经在美国读大学,杨早家的辣子和我家的茶包都还是小学生。邱小石在《天晓得》中,讲述了他和敢爷的故事,一对天真有趣、独特可爱的亲子画面让人羡慕;杨早则通过这本《早生贵子》,讲述他和辣子的故事,以及对亲子教育的诸多看法;而我和茶包的故事何时才能找到讲述的角度呢?
 
我和杨早,除了一起办阅读邻居读书会,还有很多其他的交集:联合创作了一本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墙书;共同担任好几个好书榜(如华文好书榜、阅读之城等)的评委;共同发起“早茶夜读”公号,力图创建一套谱系化的阅读方案。
 
我们提倡阅读闭环(阅读-思考-表达-写作),期待每一次读书会都能实现每个人的内容输出,所以,这么多年,我们一次次精心策划选题,精选主题书目,并且,让每一次读书会的记录,经发言者校对后留存下来,让每个读书会参与者回看或校对自己的发言时,从中能获得新的灵感,进而转化为可输出的写作。
 
杨早的转化率是让人羡慕的,他每一次在读书会上的发言,都能转化为多个角度的阐述,不仅给现场书友很多启发,也很快会结合最新的热点,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生动、有识的大作。
 
这些年,他的高产让人惊叹,先后出版了《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说史记》、《野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等。疫情年也没闲着,编选了《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汪曾祺别集》,还写出了《拾读汪曾祺》《元周记》等,当然,还有即将出版的《早生贵子》。与此同时,还在多个平台开设音频课程,如《简说中国史》、《简说中国人》《小说民国》《先生之风》等。
 
 不觉得杨早曾经对孩子、对教育话题发言,而看到《早生贵子》一书,惊讶于他对那么多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杨早自言是“育儿能力不强的爸爸”,然而,又有哪位爸爸敢自称是“育儿能力强的爸爸”呢?我自认为是投入育儿精力足够多的爸爸,但在小茶包心中,想必也是那位“你走吧,到那屋去,让妈妈来”。
 
书中有一篇《高学历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追求学区房?》,不知道是不是写给我看的,读来颇多感触。文中开篇说:一位中科院的青年俊杰,孩子快到学龄,因为没有房产,放弃了在北京的理想与追求,去了能买得起房的南京。而我,在孩子出生后不久,恰恰选了中科院的学区,成了可怕的海淀家长。
 
说不清当初为什么要走学区房这条路,一开始也许只是受到网上各种焦虑帖的影响,进而开始全京城范围找寻学区资源,慢慢的就入了坑,那半年多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基本上在四处看房,了解越多陷入越深,甚至到了刹不住车的境地。中途一度觉得学区房就是个无底洞,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又诸多不甘心,总觉得会有那么一间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房子,在等着我们……
 
朝阳、东城、西城,最后落户到海淀,终于长出一口气,紧接着又被各种海淀家长的帖子弄得焦虑不安。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这种结构性的压迫在日益加剧,全社会弥漫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学区房就是这种焦虑感的突出表现。
 
如今,我们把自己逼入这条轨道上,只能循着这个速率前行,没有时间再去思考当初的疑问,只能期待顺利跑完这个赛道,再把这个名额转移给下一任家长。而下一个赛道也许更煎熬,更漫长。
 
杨早书中提出并回答的五十个问题,我大部分都同意。但我做现实选择时,又不自觉选成了杨早批判的那一类家长,读他这些看似闲情的自问自答,实则招招击中家长痛点。然而,大多数家长在长期的焦虑中,都学会了见招拆招,在面对书本和面对现实时,一边相信书本,一边选择现实。
 
 
绿茶
 
2020年10月7日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