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书陪审团 第2期
 
时间:2021年4月11日(周日)
 
地点:腾讯会议
 
嘉宾:杨早 绿茶 张明扬 西门媚
 
本期共读书
 
 
张明扬:历史可能不是一种”真相“,这不是历史虚无,而历史写作者去更新的意义可能正在这个地方:通过不同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做一些历史逻辑的推理。
 
杨早:他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学术,不是为了混研究界,而是业余爱好,跨界去研究,也不是基于市场,这种历史写作现在变得很少见,是回归古典的写作。
 
“案”是讨论一个问题,是这个问题诞生以来所有研究者、批评家之间的对话。读这本书,就像开了六场会一样。对于“六案”,里面贯穿着不同作者的不同的历史观,这个历史观是否成熟,取决于写作者是否人云亦云,是否有自己的思考;你要赋予它什么意义,可能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在完成了资料建立以后,是开始讨论,没有斩钉截铁,不需要确定的结论。
 
绿茶:《古史六案》里提到的“六案”,我们都耳熟能详,并且已有很多所谓的定论,这样的情况下,仍敢去触碰这些话题,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是新的资料的发现,而是观点的呈现,这是最让人惊喜的地方。
 
书中提到的两个“案”,盐铁论和王安石变法,都是会触及到儒法之争的,有时甚至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王安石,可能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怎么看待宋代的历史。我觉得李洁非的有关“盐铁论”那篇文章里持着一种客观、公立的态度,并将“盐铁论”对其后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有一个透析,这是让我非常惊喜的。包括作为附录收在书里的那篇讨论赵匡胤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都是可以引助多思的。
 
张明扬:不光是对史实进行辨析,还有对后世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包括细节和想法会呈现进去,把历史动态化了,并非停留在当时,而是把后代对于此事的各种看法都放进来,从而把历史舆论场再现了出来。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一种我在加入论辩和讨论的感觉,很有参与感。
 
杨早:我要补充一点,这本书的特点还有语言。李洁非为了让叙述和引文之间可以有机的结合,大部分时候会采用偏文言,甚至是骈俪的写法。
 
(随后杨早老师,读了书中叙述焚书坑儒的小段落……)
 
绿茶:对,这涉及到在历史写作中白话和文言,或者说是作者自己的叙述和引文之间的比例问题,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尺度,是适合我们当下去读历史著作的比例。
 
杨早:过于艰深,或者过于照顾读者,都是比较常见的。又可以回到前面说过的”不为市场,不为学术“。
 
 
我读了《受命》的试读本,感受很多。
 
一九八八年,止庵有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并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后来因为工作繁忙,便放下了。前年出版《喜剧故事》,又把大纲翻了出来,考虑如何重启这本小说。他当时觉得没有把握好的,是历史和当下如何勾连的问题。那么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的父亲在临死时给家人留了一本《史记》,父亲的遗书便夹在《伍子胥列传》里,并在写伍子胥复仇的段落画了几条指甲印,从而给了主人公复仇的逻辑。类似这种的勾连、呈现是始终伴随着这本书发展的。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城。为了写作,止庵收了许多材料,如那时候的北京地图和北京的报纸、北京话词典,甚至重新走访了许多当时北京的地标建筑,如华侨饭店,王府井书店,东单菜市场,同仁医院等,甚至写了一年植物日记来观察植物的变化。他为这本书做了很多准备,但书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深的”笔记小说“的痕迹,而是把那些生活细节很好地融在小说中。
 
出版社给我发了试读本之后,邀请我画一个插图,止庵老师给了我很多素材。我因为要画插图,必须仔细地阅读,也就对男女主人公的活动路线、生活方式有许多关注。我并不擅长写实的图,这也是我第一次通过文本再去呈现插画,关系还挺微妙的,这可能是我这些年来画得最用心的图,花了蛮长的时间,最后止庵老师也比较认可。
 
 
最近几年的风潮,感觉有两股,一是考古与文博热,二是走读潮。这本书是把二者结合在了一起。
 
以时间为轴,基本上把四川走了一遍,里面写到有十九个点,我知道的只有三星堆、金沙遗址、钓鱼城(南宋城堡)等,百分之七八十都不太了解。
 
作者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拍摄了大量,很多地方都是大家很少去到的,令人心向往之;而他的文博背景,又让我大开眼界。
 
 
推荐西门媚的新作《万物写生》,她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家,她一直在做写作上的尝试。这本书讲怎样形成故事,她的讲述的实际操作性和对写作的理解,都值得学习、切磋。
 
我常和学生说,你去想想一条街上的一个店家是怎么过的,你想不好,就是观察不够。西门媚在书里提及,一个旅行家喜欢坐绿皮火车,遇到一家人,虽然很友善,但他很不喜欢对方的恶习,便冷若冰霜。西门媚说,这样人和人的交流关系便隔断了。如何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写出自己心中的世界,这是值得我们毕生追寻的事情。
 
不管你是喜欢看故事,还是想学写作,西门媚的视角都特别有意思,你能看到她在刚柔之间的转换。
 
西门媚:我最开始是为学生开课,他们来自不同大学,我想如何让他们学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我带着他们去了文殊坊,那地方有寺庙,有道观,也有政府开发失败的旅游区,本地市民喜欢去喝茶、算命,办红白喜事。我带他们去观察,我认为写作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整理对世界的认识。
 
以此为起点,慢慢地便形成了这本书,后来又加入了从阅读角度去讨论写作的部分,因此现在这本书包含两个部分。
 
评分标准
 
9分以上:必读之书,不读就亏;
 
8分以上:强烈推荐,可开茅塞;
 
7分以上:同类推荐,兴趣阅读;
 
6分以上:可以一读,没啥坏处。
 
本期编辑:白水
 
早说
 
在这场陪审的开场,为了等正往酒店赶的绿茶,我和明扬聊了聊各自对“好书”的定义:
 
张明扬:对我来说,学术或是通俗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对于我个人而言,日常阅读中的好书,是有阅读快感,有激情和朋友聊一聊,会和朋友提起的书。
 
杨早:今天很巧,4月11日,是王小波24周年的忌辰。20世纪的中国作家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鲁迅、汪曾祺、王小波三人。鲁迅代表着“思想”,汪曾祺代表着“趣味”,王小波代表着“智慧”──或者叫“求智”。若一册新书,三项皆在一定水准之上,其中一项较为突出,即可定为好书。
 
与李洁非老师同事多年,他的写作姿态是最让我佩服甚至艳羡的。正如王小波对自己小说反复的修改,都是如“草长马发情“一般的自然。喜欢,挑战,分享,研究也好,写作也罢,这才是自然的状态。一有杂念,谁难过谁知道。
 
西门媚的写作教程与自述,同样如此。在没有相机甚至没有画笔的年代,怎样将所见所闻,以最恰当最个人的方式,说给世界听,就已经是人类不倦的游戏。于我而言,如果新开启的某项写作,缺乏叙事与思考上新的可能性,就会是枯燥无味又平添焦虑的苦工。
 
所以我推荐,同时学习《古史六案》《万物写生》这两本书和它们的作者。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