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终于还是被《十三邀》的话题拖下了水。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发出来后,在群里讨论蛮激烈。早叔一有争论就会来劲,然后就又去仔细看了一遍当期访谈视频。
 
然后早叔就问一位90后朋友,说我要再写一篇《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你觉得怎么样?
 
她问:马东是谁?他干什么了?
 
谁也没法否认,从辩论的角度,从“怼”的角度,许知远被马东完爆。
 
除非《十三邀》就是想拿许知远的尴尬与不适作为卖点,不然,这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但凡有媒体经验的人都可以判断。
 
如果马东愿意,他完全可以像蔡康永那样滴水不漏,就是“电视节目就是这样啊”,把自己摘出来。反正许知远没有太强的逼问能力。
 
蔡康永这种说话之道,听多了也有些无聊。但至少他没有说假话——不想说假话,又不想得罪人,就是在自己与价值观的话题之间设计一堵墻。
 
但是马东碰到“知识分子型”的问题,还是没太忍住——如果不是没忍住,而是故意的,那就更糟糕,不知道他要传达什么。
 
马东的逻辑是这样的:
 
(1) 不管识字率多少,每个时代只有5%的人关心最前沿的、创造性的话题,大众只关心没接触过的;
 
(2) 技术在进步,个人表达渠道无比扩大,但心理结构没变,就是说“民智未开”;
 
(3) 时代的文化从没有精致过,莎士比亚和李白是粗鄙被时间淘汰剩下的精致;
 
(4) 结论他没有明说,但他说了梅兰芳和程砚秋是当时的刘德华和周杰伦,这里有个暗示:你要先走红,才能进入被时间挑选与淘汰的行列,否则,连这种机会都没有。
 
最后一句是早叔推导出来的。或许马东不是这个意思。
 
但他为自己做的事如《奇葩说》的辩护意思是明显的。而这个辩护点落在“新鲜”上。
 
然后马东又说:他的底色是“悲凉”——这个悲凉是针对时代的,包括《奇葩说》在内,这样理解,没错吧?
 
他要表现出他对许知远的知识分子情怀的理解,因为他“喜欢新鲜,尊重年轻人”的成功点不用多说:
 
《奇葩说》的广告语是“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陪伴下观看”。
 
说到这里马东得意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指望40岁以上的人看,但是我们40岁以上的观众挺多的。
 
通过这一层层的表述,马东在印证某位《奇葩说》选手的话:
 
“马老师是一位商人,但他骨子里有文人那种清高。”
 
好了,我们或许可以用“又要……又要……”造个句了。
 
许知远或许表现得像个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而马东不怕告诉你,我是那个操纵风车的磨坊主。电视或网络平台是我的底座,90后是我的三道长翼。
 
台上我不怕当个小丑。台下我是满心悲凉遍被华林的怡红公子。
 
所以早叔不同意詹万承说的:许知远是唱挽歌的,马东是鼓掌的。
 
马东的人设是:外表是在对着时代鼓掌,一转脸,他说他内心里住着一个悲凉的小人儿。
 
得了便宜还卖乖。人蔡康永就不这样。
 
如果早叔要为马东说好话,那么只能说:他和他父亲一样,尽了一个艺人的本分。
 
时代需要什么,他就抛给时代什么。
 
有人说过,卓别林是把糖蘸着眼泪丢给观众。观众咽下了糖,吐掉了泪水。
 
马东则是把悲凉留给自己,你们的热闹你们带走。用户体验一级棒。
 
其实这么说,还是在马东的逻辑里打圈。
 
其实早叔看见的真相是:
 
他找到了一群愿意演奇葩的年轻人,大家一起演一场戏,然后把它说成/炒成是时代的需要。
 
卸了妆,他对许知远这样的采访者说,你们别生气,你们没看见我内心的悲凉。
 
同时他又傲娇地道:你们关心5%就好了。
 
那意思:95%是我们的,安心当你们的小众边缘装逼犯吧。
 
早叔觉得,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粗鄙,而是鸡贼。
 
一个人比别人聪明,他就想什么都得到,要当成功的商人,还要展示文人的清高。
 
面对肯掏钱的,你想听什么,他说什么,说的比你预想的还刺激还动听。
 
面对有点话语权的,他会政治正确,会情怀满满,会适当透露他的身在曹营。
 
更重要的是,他特别会借势,会把一部分人真真假假的需求,说成全民热望。
 
这一部分被选中的人肯定高兴啊,他就成了公认的意见领袖,年轻人代言者。
 
他助长着这种自得的情绪——就是许知远引用的虚张声势:“我是90后,你去死吧。”
 
马东很喜欢这种姿态,《奇葩说》卖的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尽管他也说:这都是讨论过多少遍的话题了。
 
但是没关系,这些眼皮子浅的年轻人没听说过就行。
 
今天早叔还说了一句话:在任何时代,年轻人里最自得的那拨儿,就是最浅薄的那拨儿。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而任何时代,都有利用这拨儿年轻人的浅薄,获取政治或经济利益的中年人。
 
马东或《奇葩说》当然没有那么伟大。但逻辑是一样的。
 
所以说: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这种好读书,能深思,有个性的90后,00后,你我身边,到处都是。
 
而且肯定不止5%那么少。TA们给早叔的感觉,是那种正向的追赶:
 
艾玛不行了,这些年轻人知识面太宽思想太活跃了,我们70后落伍了!
 
而不是“90后好糊弄给他点儿咱们玩剩下的够他们嚼半年了”,
 
或者“快来看哪90后又在怼大叔了嘿再给哥们儿来一个”。
 
马东,许知远,还有早叔,到底谁碰上了假的90后?
 
各花入各眼,但你们要记住:猎奇的媒体,永远只呈现人咬狗,对狗咬人没兴趣。
 
可是没有哪个时代,人咬狗会真正成为主流。
 
所以说: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话题:



0

推荐

杨早

杨早

64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