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终于还是被《十三邀》的话题拖下了水。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发出来后,在群里讨论蛮激烈。早叔一有争论就会来劲,然后就又去仔细看了一遍当期访谈视频。
然后早叔就问一位90后朋友,说我要再写一篇《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你觉得怎么样?
她问:马东是谁?他干什么了?
谁也没法否认,从辩论的角度,从“怼”的角度,许知远被马东完爆。
除非《十三邀》就是想拿许知远的尴尬与不适作为卖点,不然,这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但凡有媒体经验的人都可以判断。
如果马东愿意,他完全可以像蔡康永那样滴水不漏,就是“电视节目就是这样啊”,把自己摘出来。反正许知远没有太强的逼问能力。
蔡康永这种说话之道,听多了也有些无聊。但至少他没有说假话——不想说假话,又不想得罪人,就是在自己与价值观的话题之间设计一堵墻。
但是马东碰到“知识分子型”的问题,还是没太忍住——如果不是没忍住,而是故意的,那就更糟糕,不知道他要传达什么。
马东的逻辑是这样的:
(1) 不管识字率多少,每个时代只有5%的人关心最前沿的、创造性的话题,大众只关心没接触过的;
(2) 技术在进步,个人表达渠道无比扩大,但心理结构没变,就是说“民智未开”;
(3) 时代的文化从没有精致过,莎士比亚和李白是粗鄙被时间淘汰剩下的精致;
(4) 结论他没有明说,但他说了梅兰芳和程砚秋是当时的刘德华和周杰伦,这里有个暗示:你要先走红,才能进入被时间挑选与淘汰的行列,否则,连这种机会都没有。
最后一句是早叔推导出来的。或许马东不是这个意思。
但他为自己做的事如《奇葩说》的辩护意思是明显的。而这个辩护点落在“新鲜”上。
然后马东又说:他的底色是“悲凉”——这个悲凉是针对时代的,包括《奇葩说》在内,这样理解,没错吧?
他要表现出他对许知远的知识分子情怀的理解,因为他“喜欢新鲜,尊重年轻人”的成功点不用多说:
《奇葩说》的广告语是“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陪伴下观看”。
说到这里马东得意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指望40岁以上的人看,但是我们40岁以上的观众挺多的。
通过这一层层的表述,马东在印证某位《奇葩说》选手的话:
“马老师是一位商人,但他骨子里有文人那种清高。”
好了,我们或许可以用“又要……又要……”造个句了。
许知远或许表现得像个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而马东不怕告诉你,我是那个操纵风车的磨坊主。电视或网络平台是我的底座,90后是我的三道长翼。
台上我不怕当个小丑。台下我是满心悲凉遍被华林的怡红公子。
所以早叔不同意詹万承说的:许知远是唱挽歌的,马东是鼓掌的。
马东的人设是:外表是在对着时代鼓掌,一转脸,他说他内心里住着一个悲凉的小人儿。
得了便宜还卖乖。人蔡康永就不这样。
如果早叔要为马东说好话,那么只能说:他和他父亲一样,尽了一个艺人的本分。
时代需要什么,他就抛给时代什么。
有人说过,卓别林是把糖蘸着眼泪丢给观众。观众咽下了糖,吐掉了泪水。
马东则是把悲凉留给自己,你们的热闹你们带走。用户体验一级棒。
其实这么说,还是在马东的逻辑里打圈。
其实早叔看见的真相是:
他找到了一群愿意演奇葩的年轻人,大家一起演一场戏,然后把它说成/炒成是时代的需要。
卸了妆,他对许知远这样的采访者说,你们别生气,你们没看见我内心的悲凉。
同时他又傲娇地道:你们关心5%就好了。
那意思:95%是我们的,安心当你们的小众边缘装逼犯吧。
早叔觉得,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粗鄙,而是鸡贼。
一个人比别人聪明,他就想什么都得到,要当成功的商人,还要展示文人的清高。
面对肯掏钱的,你想听什么,他说什么,说的比你预想的还刺激还动听。
面对有点话语权的,他会政治正确,会情怀满满,会适当透露他的身在曹营。
更重要的是,他特别会借势,会把一部分人真真假假的需求,说成全民热望。
这一部分被选中的人肯定高兴啊,他就成了公认的意见领袖,年轻人代言者。
他助长着这种自得的情绪——就是许知远引用的虚张声势:“我是90后,你去死吧。”
马东很喜欢这种姿态,《奇葩说》卖的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尽管他也说:这都是讨论过多少遍的话题了。
但是没关系,这些眼皮子浅的年轻人没听说过就行。
今天早叔还说了一句话:在任何时代,年轻人里最自得的那拨儿,就是最浅薄的那拨儿。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而任何时代,都有利用这拨儿年轻人的浅薄,获取政治或经济利益的中年人。
马东或《奇葩说》当然没有那么伟大。但逻辑是一样的。
所以说: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这种好读书,能深思,有个性的90后,00后,你我身边,到处都是。
而且肯定不止5%那么少。TA们给早叔的感觉,是那种正向的追赶:
艾玛不行了,这些年轻人知识面太宽思想太活跃了,我们70后落伍了!
而不是“90后好糊弄给他点儿咱们玩剩下的够他们嚼半年了”,
或者“快来看哪90后又在怼大叔了嘿再给哥们儿来一个”。
马东,许知远,还有早叔,到底谁碰上了假的90后?
各花入各眼,但你们要记住:猎奇的媒体,永远只呈现人咬狗,对狗咬人没兴趣。
可是没有哪个时代,人咬狗会真正成为主流。
所以说: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