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83年—1987年
地点:四川富顺
一本《天龙》第二册,断尽二中学子肠
坐在我对面的,是富二中高我两级的学长。但我在富顺二中读的两年初中,我俩互未听闻,更未面识。不仅是我,说起与他同级的洞主邱小石,居然也全无印象,让人怀疑富二中是不是其实有几个平行世界?
有没有交集?也有。中间他在国外工作的女儿来电话。“爸,在干啥?”
“在跟你二孃的中学同桌喝茶。“
对,有些同志就是喜欢中学开始处对象(此处再CUE一下洞主)。而对象的妹妹,是我初中的同桌。
(这都是什么样的缘分……)
富顺二中生活地图|邱化桥绘
但凡事就怕摆龙门阵,摆着摆着,有些共同记忆就会浮出海面。
“中学看了好多武侠啊,都是西湖塘角角上那个书摊租的……”
“我也是。”我也还记得摊主,当时的中年妇女,烫了一个鸡窝头,住在书摊后罗浮洞的一排宿舍里(我去家里拿过书)。想来是哪个单位职工家属,心比较活,早早就掌握了武侠书摊这个八十年代财富密码。
他说,摊主家我常去,那是一排简易平房,所谓棚户区。摊主女儿后来也读了二中,经常帮着守摊子,偶尔优惠一下学长。
“她的算盘打得之精!一套《神雕侠侣》,本来是三册,租就只要三角钱一天。她把书拆成15本,一下就要一块五……”
“你那会儿是一角一天?过两年倒是恢复成三册,但要两角一天……好在是几个兄弟伙轮倒看!”
“是唦,划拳!‘兄弟好,五魁首’,划赢的看第一册,输了的只好从第二第三本看起……”
我们都笑了。谁都有过上来就是杨过小龙女大战金轮法王的时候,前情一脸懵,偏又好看无比,欲罢不能。说起来金庸是很体贴我们这些输家的,因为他的小说:慢热。
“她喊赔书的时候也心黑,一本书要十块!而且租书可以赊,赔书必须现款!十块钱!我是住校生,一周生活费才五块……”
是的,我也赔过。好在那本书不是啥热门货(柳残阳还是曹若冰来着),她只收了我八块,那也费了好大劲,毕竟那时没有固定的零用钱,学校也不收补课费,说是买个本子买支笔,总要看到现物祖母才放心。那会儿最喜欢的一位亲戚,每次在街上遇到,都会给我两角钱。
◉这组报栏是学校师生了解国家大事的地方。从照片上能隐约看见后面的建筑:台阶、石墩、木柱、泥墙、灰瓦,石头上覆着绿色的青苔。记忆中的这个场景没有声音,那是一个静谧之地。(文 / 邱小石)
“是被某老师收走的……”“不还啊?”“不还!寝室熄灯后凿壁偷光读得正欢,遭查夜的某老师逮到了……”
我也被逮到过。那是某天中午,我吃过午饭从二中下山,要用上册去调换下册。狡猾的摊主有时会优惠一下熟客,头天下午放学借上册,第二天中午还上册拿下册,下午放学归还,算是一天半,三角。
好巧不巧要经过教师宿舍(我小时候也住过),迎面碰上班主任。
“你去爪子?”班主任目光炯炯,听说从前考过空军,视力2.2。他自己说从那边山上的宿舍可以一眼看到我们教室门口哪些人在角孽(打闹)。
一下子就慌神了,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难道说我作业没带要回家取?
“是不是下山去租书?”好吧,老师,求您高抬贵手。
那次似乎是放过了我。不用赔书。但初冬天气,满头大汗地走在山路上。
“那会儿是真的迷。我记得有一年冬至,我借了一块钱,回板桥。记得当时汽车是十里路一角钱,到板桥的车票是七角。还剩三角。我到车站,离车开还有三个小时,正好在车站边上的书摊看武侠,一本一角,看三本。”
“不对哦,我明明在书里写,那会儿在书摊上看是五分钱一个小时……”
“不得行。你可以拿走呀。就是一本一角。”
“哦,好吧。”万恶的摊主。
“看啊看啊,结果抬头一看……”“车走了?”
“那还用说……我只能走回去……”“七十里?”
“七十里!又没吃午饭。走啊走啊,走到邓关还好,走到永年,就是谭维维的老家,天都黑了,腿在打闪闪……”我想起2007年看超女,表弟左右都很骄傲:因为冠军尚雯婕是他的复旦校友,亚军谭维维老家是富顺永年,他妈妈我姑妈插队的地方。
“好不容易要走到了……你不晓得那时的灯光可以传好远,明明都看到板桥的灯光了,还是走了两个小时哇……走到跟前,才发现了那只是板桥车站的一盏灯……方圆十几里就只有这一盏灯……”
◉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无忧无虑,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不知道她们现在可好。(文 / 邱小石)
这个是在下输了。我只从邓关走回富顺过,还走到半夜,当时还在读小学。……邓关又叫邓井关,我称之为富顺的灞桥。送人接人都在这儿。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出外谋生,走到邓关喊人捎话回家,说“下雨了,送把伞来嘛”,其实他就是想家了。
就这样,我俩细数三十多年前为了看不正经书付出的代价,唏嘘良久。
然后话题又兜回去了。
“十块钱!一辈子都不得忘!好多顿早餐钱……那本《天龙八部》第二册……”
“不对哦,富二中的图书室就有《天龙八部》第二册,还租啥子租?”
“那个图书室怎么可能有这本书?……你可能是教师子弟,能进去翻,我们只能在外边望,看到一套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就觉得那是最好的书了……”
“确实有《天龙八部》第二册,我还借回家看了好久,但是很奇怪,只有第二册……”
空气突然凝固了。
“你说,会不会某老师收了我的书不还,她自己又不看,干脆给了图书室……”
“所以我才能借得到!而且也只有第二册!”
一个阅读的闭环完成了。那本翻得有点残旧的,孤独的《天龙八部》第二册,终于有了它的前世今生。两年,从租书摊到班主任,再到图书室,笑眯眯的管理员递给我(她认识我爷爷)。紫色的封皮,古样的纹饰。
这是难得的不用钱租不用速读(一个月)的武侠小说。我翻来覆去看得极熟。开篇回目《向来痴》,段誉被鸠摩智掳往姑苏慕容,接下来是《从此醉》《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那时我没去过苏州,也没去过大理,凭借一本武侠小说想象山河。
我欠中学同桌一本《笑傲江湖》第二册——借给她第一册,说好下学期借第二册,下学期我转学了。欠她的姐夫一本《天龙八部》第二册。
这是一些20世纪80年代没有书找书读的故事的拼图。
故事源起:
2023年7月19日下午长沙卡佛书店桃子湖店对谈
学长送了我一本王澍的《造房子》,提前问我有没有。题曰:“早就读过?问客杀鸡~习惯以书为手信,幸会富顺老乡、二中校友、知名学者杨早,相信下午茶聚于卡佛书店会一见如故。”一见忆故是真的,哈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