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7年09月14日 17:38

华西坝五大学与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国立大学异同何在?

华西坝五大学与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国立大学异同何在? 有人问《弦诵复骊歌》的作者岱峻,既非教会信徒,又不是五大学的学生后辈,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研究华西坝的往事?   岱峻说:“四十多年前我当知青,下乡第二天一大早就跑上我们生产队最高的山顶,想看看山那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前些年退休后,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出境游。我想看一下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节点,比如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等等。这一目标,有生之年不知能否完全实现。但仅就有限的...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14日 17:01

民国文人说北京是“都市里的村庄”,还残留着传统的乡土社会

民国文人说北京是“都市里的村庄”,还残留着传统的乡土社会 历史并不是真的那么容易被淘洗干净。从清末到新世纪,一百年光阴,万象幻灭重生,有些东西却寿于金石,不易湮灭。城市性格亦复如此,虽人事已非,性格却总有或显或隐的传承。   描述城市性格,有多种进路,以我之见,最有效的还是“身份”。身份之中,有客观的限定,也有主观的认同。户口之有无,职业之分工,是显性的认定;归属感之有无,参与性之多寡,则是隐秘的情绪。前者大浪淘沙,与时俱变,后者却如平坦的河床,默默累积...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13日 16:26

何故华西客,变作成都人?

何故华西客,变作成都人? ——西坝见证了祖父祖母1940年代锦江边的爱情   去成都之前,与岱峻老师伉俪(夫人冯志是其学术助手)、《弦诵复骊歌》责编孙祎萌一起在微信群里讨论:在成都的新书对谈活动,应该起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最后定下的主题是《华西客与成都人》。   1937年开始的抗战,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拐点。原来集中于北平与东南沿海的高校群,因为战争的原因内迁,落脚在昆明、蒙自、成都、重庆、宜宾、乐山、汉中、遵义……这些地方本...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8日 14:47

教会大学统一管理紧密合作,与国立大学分庭抗礼

教会大学统一管理紧密合作,与国立大学分庭抗礼 华西坝与教会大学,还是藉由“抗战”的名义才闯入公众眼帘。   1995年,抗战胜利纪念50周年,华西坝标志之一的钟楼旁的桂竹园内,树了一座纪念碑。五大学在蓉校友100多人参加揭碑仪式。碑文曰:   正如岱峻在《风过华西坝》中所说:“碑文似过于含蓄,落款也只有撰文者与书写者名字,缺失树碑的主导者、承建人。这种疏失,或许藏有隐情?”   隐情自然是有的。1946年6月,华西坝除华西协合大学之外的四大学即...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6:56

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终于还是被《十三邀》的话题拖下了水。   “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发出来后,在群里讨论蛮激烈。早叔一有争论就会来劲,然后就又去仔细看了一遍当期访谈视频。   然后早叔就问一位90后朋友,说我要再写一篇《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你觉得怎么样?   她问:马东是谁?他干什么了?   谁也没法否认,从辩论的角度,从“怼”的角度,许知远被马东完爆。   除非《十三邀》就是想拿许知远的尴尬与不...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6:32

聊五 |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

聊五 |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 因为早叔拒绝就某个访谈节目发表意见,群里有人说早叔看不起人民群众。   其实不是的。   “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但是上帝无所不知,大多数人民有所不知。   拿饮料打比方吧:   营养快线其实没啥营养,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不少人爱喝,很多小孩尤其。   为什么?因为它甜,好喝。有时候为了口感,大家就放弃一点健康呗。   那么脑白金呢?这东西不大好喝,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它有没有用,有没有害...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31日 14:36

要借助望远镜才能看清华西坝的历史

要借助望远镜才能看清华西坝的历史 我答应为岱峻老师的新书《弦诵复骊歌》写一篇文章,主要原因有三:   一,成都华西坝是抗战时期与昆明齐名的学术、教育中心,遗泽成都甚丰,但由于种种原因,声名不彰,今日之成都人亦知之甚少。我作为曾经的成都人,少不得要擅自代表,说一句“抱愧华西”,帮忙宣扬一下华西坝,理固宜然;   二,岱峻老师穷十余年之功,研究华西坝五大学,因为家祖父、祖母都是华西坝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故岱峻先生多次通过金大校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17日 15:34

部编本语文教材开用,重点不是文言文,而是文学教育的比例吧

部编本语文教材开用,重点不是文言文,而是文学教育的比例吧 下个月中小学开学,小盆友们就要开始用部编教材了。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   增幅达80%。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51.7%,   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宣传革命教育篇幅加大...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15日 17:42

一个农家子弟在1980年代中美两国才能完成的逆袭

一个农家子弟在1980年代中美两国才能完成的逆袭 今年的夏天格外燠热难耐,从早上的“怎么这么早就这么热,要中暑了”,到晚上“怎么这么晚了还这么热,是不是中暑了”,北京成都,四海一心。   这种天气里能读完的书,至少得是轻松有趣,又有点儿意味的才行。   《边缘人偶记》的作者徐国琦自称“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回忆录,而是通过本人的个人经历来揭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迁”。全书分为“读书记”“写书记”“教书记”“师友记”“人物记”“边缘记”六...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8日 09:31

物质技术如何改变中国文学生活

物质技术如何改变中国文学生活 一八九九年初,报人汪康年致函在杭州的友人高梦旦,询问一部叫《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作情况。原信已佚,但从高梦旦的复信中可知,汪康年连《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者是谁都没有搞清楚。汪康年的要求是:取得《巴黎茶花女遗事》的上海版权,而且是重新铅印出版。     高梦旦不太理解这种做法,在他看来,本有雕版,重新排印只是一种浪费。他向汪康年表示,如果汪能提供雕刷费用,可将原板奉送;或者等到发卖印成之书收回成...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3日 17:14

清末奇士韩衍,身中五刀未死,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有理想的军队

清末奇士韩衍,身中五刀未死,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有理想的军队   安庆人在辛亥年之前认识的那个韩衍,四十多岁,以乞丐身份出现,“身材短小,常穿一套褴褛布衣,面部黧黑且多斑点,头发蓬乱,胡须满面”。   韩衍有名是因为这个其貌不扬的乞丐,却带着个二十几岁的漂亮老婆林红叶。他从哪里骗来的?   他们的秘闻渐渐被传播出来。韩衍是江苏丹徒人,自幼家贫,立志向上,考入江南高等学堂,因为闹学潮被开除。那时南通状元张謇正在江苏,颇为赏识,收入门下,后来又介绍韩衍入北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3日 16:12

陈其昌:声名不出里巷——高邮现当代文友印象

陈其昌:声名不出里巷——高邮现当代文友印象 文 | 陈其昌   汪曾祺在《岁寒三友》借季匋民的嘴说:“吾乡固多才俊之士,而皆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里巷,悲哉!悲哉!”这是汪老对当时现实的一种感悟,一种感叹。如今,我们细品汪老的话语,看看已经发生了可喜变化的势态,一拨又一拨的文学人才已经走出里巷、走出高邮、走向全国,喜哉!喜哉!笔者在此仅对文学前辈和文友的印象记述如下。   俊彦之士  声名不出里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高邮确实有一些俊彦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1日 14:08

民国是个投射物,缺什么往里投什么

民国是个投射物,缺什么往里投什么 答题者:杨早   提问者:木子   时间:2017年6月   采访手记   采访杨早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初夏。之前几次沟通时间,一个转身,他准时从书架后闪过来,落座后,面对抛来的问题,应变机敏、快人快语,用影像一般的语言讲述故事。   为免奔波,杨早定在社科书店,方便而静谧的环境,“一种与方自方的体贴”,给别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对于直白的问题,很少偏颇;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太雀跃,他的分寸...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31日 16:31

成都教会五大学不比西南联大差

成都教会五大学不比西南联大差 7月16日,文史学者岱峻与杨早在成都西西弗书店金牛店进行了一场对谈。这次活动是围绕岱峻先生的新作《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而展开的。岱峻是资深报社编辑,现已退休,2000年后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民国衣冠》《李济传》《风过华西坝》等。与他对谈的嘉宾杨早,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岱峻:   谢谢各位炎...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4日 14:49

且看汪曾祺这道席面如何调排

且看汪曾祺这道席面如何调排 1994年我父亲在蒲黄榆采访过两次汪曾祺先生,采访内容将作为研究他创作的资料之一。对于研究自己,汪曾祺挺排斥的,他私下对家父说:我是一条活鱼,不想被人零切碎割。   2007年,汪曾祺去世十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将汪曾祺著作拆分成《人间草木》《五味》《说戏》《文与画》《谈师友》等书分类出版。这大概是汪曾祺文字除自编集、文集、全集之外的第一次这么处理。黄裳在给苏北的信里笑谈此举:   “山东画报把曾祺细切零卖...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05日 14:31

1997年香港回归你在干啥?

1997年香港回归你在干啥? 回答一个问题,顺便就算写一段回忆。   1997年我在广州羊城晚报当编辑。   提前半年,我被分配新开一个版,叫“台港澳版”,每天半个版,就我跟另一个编辑负责。   这是一个文摘版。为此我每天要看十多份的台、港、澳版,从中选出要用的文字,再与另一个编辑打字录入,第二天上版。每天都要加班到八点多。   我觉得这样效率太低。那时我们报社只有内部网,供编辑与印刷部门之间传递文件。但是没有连结外网(外网只...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9日 16:01

哈利波特中国销量曾被韩国人鄙视

哈利波特中国销量曾被韩国人鄙视   ——才35万册就敢说畅销?   “那一刻我非常、非常震惊,”剑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J·汤普森教授向我讲述他2005年在纽约目睹的景象时,用了异常的强调语气。那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纽约首映的前夜。“数以万计的纽约儿童带着帐篷通宵在影院外排队,只是为了看一部几乎是图解小说的电影。”汤普森教授研究出版业与意识形态多年,却从没看到过像这样魔法一般的情景。   跟全球累计3.25亿册的销量相比,“哈利·波特...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8日 16:38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贾樟柯的电影,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他喜欢用背景音效标识年代。因此,很多已经压到记忆这口大箱子底层的声音又被翻腾出来,拿到太阳下晒晒,也是颇有意思的事。   比方说,那些早就退流行的歌曲。   相比较其他的流行因素,流行歌曲好像不那么受小说家的青睐。想得到的是《未央歌》,书名中就带了一个“歌”字,后来感动了台湾歌手黄舒骏,将这本描写四十年代西南联大校园生活的小说带入流行歌曲界,据此创作的歌曲名字都...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2日 16:06

小说一样的近代史:来拜访这位名妓的怪客是谁?

小说一样的近代史:来拜访这位名妓的怪客是谁? 虽然是冬天,阳光还是很好。眼睛看上去似乎有相当的温度,真要抬腿出去,才知道风吹得脸上身上一道道地疼。连隔壁当铺的黄狗,都将头埋在腿腹间,蜷成一团,全力抵抗这该死的冷。   冬日的午后,短。陕西巷的午后,转眼似乎太阳就有些西斜。   老胡坐在云吉班的门洞里。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但他不能关门,做生意,规矩!他倒不怕冷,干冷总比南方的阴冷容易抗,只要不站在风窝里。 他把头上的毡帽压压低,左手下意识...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0日 15:15

穷人有没有必要上大学?

穷人有没有必要上大学? 穷人的孩子要不要上大学?如果二十年前提这个问题,就是脑残。二十年之前,应该是越穷越是要上大学,一上大学就跳了龙门。大家去看看《人生》《平凡的世界》《女大学生宿舍》,包括《一地鸡毛》,都可以明白上大学对穷孩子的重要性。   但今时今日,这个题就不好答了。因为“大学”不再是那个大学,“穷人”也不是当年的穷法。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前的大学,确确实实是国家提供的公共品,为一切有资格(主要是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