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网
文化
博客
杨早的博客
http://yangzao.blog.caixin.com
2017年09月14日 17:38
华西坝五大学与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国立大学异同何在?
阅读:
评论:
0
有人问《弦诵复骊歌》的作者岱峻,既非教会信徒,又不是五大学的学生后辈,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研究华西坝的往事? 岱峻说:“四十多年前我当知青,下乡第二天一大早就跑上我们生产队最高的山顶,想看看山那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前些年退休后,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出境游。我想看一下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节点,比如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等等。这一目标,有生之年不知能否完全实现。但仅就有限的...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14日 17:01
民国文人说北京是“都市里的村庄”,还残留着传统的乡土社会
阅读:
评论:
0
历史并不是真的那么容易被淘洗干净。从清末到新世纪,一百年光阴,万象幻灭重生,有些东西却寿于金石,不易湮灭。城市性格亦复如此,虽人事已非,性格却总有或显或隐的传承。 描述城市性格,有多种进路,以我之见,最有效的还是“身份”。身份之中,有客观的限定,也有主观的认同。户口之有无,职业之分工,是显性的认定;归属感之有无,参与性之多寡,则是隐秘的情绪。前者大浪淘沙,与时俱变,后者却如平坦的河床,默默累积...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13日 16:26
何故华西客,变作成都人?
阅读:
评论:
0
——西坝见证了祖父祖母1940年代锦江边的爱情
去成都之前,与岱峻老师伉俪(夫人冯志是其学术助手)、《弦诵复骊歌》责编孙祎萌一起在微信群里讨论:在成都的新书对谈活动,应该起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最后定下的主题是《华西客与成都人》。 1937年开始的抗战,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拐点。原来集中于北平与东南沿海的高校群,因为战争的原因内迁,落脚在昆明、蒙自、成都、重庆、宜宾、乐山、汉中、遵义……这些地方本...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8日 14:47
教会大学统一管理紧密合作,与国立大学分庭抗礼
阅读:
评论:
0
华西坝与教会大学,还是藉由“抗战”的名义才闯入公众眼帘。 1995年,抗战胜利纪念50周年,华西坝标志之一的钟楼旁的桂竹园内,树了一座纪念碑。五大学在蓉校友100多人参加揭碑仪式。碑文曰: 正如岱峻在《风过华西坝》中所说:“碑文似过于含蓄,落款也只有撰文者与书写者名字,缺失树碑的主导者、承建人。这种疏失,或许藏有隐情?” 隐情自然是有的。1946年6月,华西坝除华西协合大学之外的四大学即...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6:56
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
阅读:
评论:
0
终于还是被《十三邀》的话题拖下了水。 “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
”发出来后,在群里讨论蛮激烈。早叔一有争论就会来劲,然后就又去仔细看了一遍当期访谈视频。 然后早叔就问一位90后朋友,说我要再写一篇《不甩马东的90后才是好90后》,你觉得怎么样? 她问:马东是谁?他干什么了? 谁也没法否认,从辩论的角度,从“怼”的角度,许知远被马东完爆。 除非《十三邀》就是想拿许知远的尴尬与不...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6:32
聊五 | 群嘲上一代算是一件好事吗?
阅读:
评论:
0
因为早叔拒绝就某个访谈节目发表意见,群里有人说早叔看不起人民群众。 其实不是的。 “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但是上帝无所不知,大多数人民有所不知。 拿饮料打比方吧: 营养快线其实没啥营养,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不少人爱喝,很多小孩尤其。 为什么?因为它甜,好喝。有时候为了口感,大家就放弃一点健康呗。 那么脑白金呢?这东西不大好喝,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它有没有用,有没有害...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31日 14:36
要借助望远镜才能看清华西坝的历史
阅读:
评论:
0
我答应为岱峻老师的新书《弦诵复骊歌》写一篇文章,主要原因有三: 一,成都华西坝是抗战时期与昆明齐名的学术、教育中心,遗泽成都甚丰,但由于种种原因,声名不彰,今日之成都人亦知之甚少。我作为曾经的成都人,少不得要擅自代表,说一句“抱愧华西”,帮忙宣扬一下华西坝,理固宜然; 二,岱峻老师穷十余年之功,研究华西坝五大学,因为家祖父、祖母都是华西坝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故岱峻先生多次通过金大校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17日 15:34
部编本语文教材开用,重点不是文言文,而是文学教育的比例吧
阅读:
评论:
0
下个月中小学开学,小盆友们就要开始用部编教材了。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 增幅达80%。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51.7%, 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宣传革命教育篇幅加大...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15日 17:42
一个农家子弟在1980年代中美两国才能完成的逆袭
阅读:
评论:
0
今年的夏天格外燠热难耐,从早上的“怎么这么早就这么热,要中暑了”,到晚上“怎么这么晚了还这么热,是不是中暑了”,北京成都,四海一心。 这种天气里能读完的书,至少得是轻松有趣,又有点儿意味的才行。 《边缘人偶记》的作者徐国琦自称“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回忆录,而是通过本人的个人经历来揭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迁”。全书分为“读书记”“写书记”“教书记”“师友记”“人物记”“边缘记”六...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8日 09:31
物质技术如何改变中国文学生活
阅读:
评论:
0
一八九九年初,报人汪康年致函在杭州的友人高梦旦,询问一部叫《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作情况。原信已佚,但从高梦旦的复信中可知,汪康年连《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者是谁都没有搞清楚。汪康年的要求是:取得《巴黎茶花女遗事》的上海版权,而且是重新铅印出版。 高梦旦不太理解这种做法,在他看来,本有雕版,重新排印只是一种浪费。他向汪康年表示,如果汪能提供雕刷费用,可将原板奉送;或者等到发卖印成之书收回成...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3日 17:14
清末奇士韩衍,身中五刀未死,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有理想的军队
阅读:
评论:
0
安庆人在辛亥年之前认识的那个韩衍,四十多岁,以乞丐身份出现,“身材短小,常穿一套褴褛布衣,面部黧黑且多斑点,头发蓬乱,胡须满面”。 韩衍有名是因为这个其貌不扬的乞丐,却带着个二十几岁的漂亮老婆林红叶。他从哪里骗来的? 他们的秘闻渐渐被传播出来。韩衍是江苏丹徒人,自幼家贫,立志向上,考入江南高等学堂,因为闹学潮被开除。那时南通状元张謇正在江苏,颇为赏识,收入门下,后来又介绍韩衍入北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3日 16:12
陈其昌:声名不出里巷——高邮现当代文友印象
阅读:
评论:
0
文 | 陈其昌
汪曾祺在《岁寒三友》借季匋民的嘴说:“吾乡固多才俊之士,而皆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里巷,悲哉!悲哉!”这是汪老对当时现实的一种感悟,一种感叹。如今,我们细品汪老的话语,看看已经发生了可喜变化的势态,一拨又一拨的文学人才已经走出里巷、走出高邮、走向全国,喜哉!喜哉!笔者在此仅对文学前辈和文友的印象记述如下。
俊彦之士 声名不出里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高邮确实有一些俊彦之...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1日 14:08
民国是个投射物,缺什么往里投什么
阅读:
评论:
0
答题者:杨早
提问者:木子
时间:2017年6月
采访手记
采访杨早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初夏。之前几次沟通时间,一个转身,他准时从书架后闪过来,落座后,面对抛来的问题,应变机敏、快人快语,用影像一般的语言讲述故事。 为免奔波,杨早定在社科书店,方便而静谧的环境,“一种与方自方的体贴”,给别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对于直白的问题,很少偏颇;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太雀跃,他的分寸...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31日 16:31
成都教会五大学不比西南联大差
阅读:
评论:
0
7月16日,文史学者岱峻与杨早在成都西西弗书店金牛店进行了一场对谈。这次活动是围绕岱峻先生的新作《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而展开的。岱峻是资深报社编辑,现已退休,2000年后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民国衣冠》《李济传》《风过华西坝》等。与他对谈的嘉宾杨早,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岱峻:
谢谢各位炎...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4日 14:49
且看汪曾祺这道席面如何调排
阅读:
评论:
0
1994年我父亲在蒲黄榆采访过两次汪曾祺先生,采访内容将作为研究他创作的资料之一。对于研究自己,汪曾祺挺排斥的,他私下对家父说:我是一条活鱼,不想被人零切碎割。 2007年,汪曾祺去世十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将汪曾祺著作拆分成《人间草木》《五味》《说戏》《文与画》《谈师友》等书分类出版。这大概是汪曾祺文字除自编集、文集、全集之外的第一次这么处理。黄裳在给苏北的信里笑谈此举: “山东画报把曾祺细切零卖...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05日 14:31
1997年香港回归你在干啥?
阅读:
评论:
0
回答一个问题,顺便就算写一段回忆。
1997年我在广州羊城晚报当编辑。 提前半年,我被分配新开一个版,叫“台港澳版”,每天半个版,就我跟另一个编辑负责。 这是一个文摘版。为此我每天要看十多份的台、港、澳版,从中选出要用的文字,再与另一个编辑打字录入,第二天上版。每天都要加班到八点多。 我觉得这样效率太低。那时我们报社只有内部网,供编辑与印刷部门之间传递文件。但是没有连结外网(外网只...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9日 16:01
哈利波特中国销量曾被韩国人鄙视
阅读:
评论:
0
——才35万册就敢说畅销?
“那一刻我非常、非常震惊,”剑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J·汤普森教授向我讲述他2005年在纽约目睹的景象时,用了异常的强调语气。那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纽约首映的前夜。“数以万计的纽约儿童带着帐篷通宵在影院外排队,只是为了看一部几乎是图解小说的电影。”汤普森教授研究出版业与意识形态多年,却从没看到过像这样魔法一般的情景。 跟全球累计3.25亿册的销量相比,“哈利·波特...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8日 16:38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阅读:
评论:
0
贾樟柯的电影,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他喜欢用背景音效标识年代。因此,很多已经压到记忆这口大箱子底层的声音又被翻腾出来,拿到太阳下晒晒,也是颇有意思的事。 比方说,那些早就退流行的歌曲。 相比较其他的流行因素,流行歌曲好像不那么受小说家的青睐。想得到的是《未央歌》,书名中就带了一个“歌”字,后来感动了台湾歌手黄舒骏,将这本描写四十年代西南联大校园生活的小说带入流行歌曲界,据此创作的歌曲名字都...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2日 16:06
小说一样的近代史:来拜访这位名妓的怪客是谁?
阅读:
评论:
0
虽然是冬天,阳光还是很好。眼睛看上去似乎有相当的温度,真要抬腿出去,才知道风吹得脸上身上一道道地疼。连隔壁当铺的黄狗,都将头埋在腿腹间,蜷成一团,全力抵抗这该死的冷。 冬日的午后,短。陕西巷的午后,转眼似乎太阳就有些西斜。 老胡坐在云吉班的门洞里。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但他不能关门,做生意,规矩!他倒不怕冷,干冷总比南方的阴冷容易抗,只要不站在风窝里。 他把头上的毡帽压压低,左手下意识...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0日 15:15
穷人有没有必要上大学?
阅读:
评论:
0
穷人的孩子要不要上大学?如果二十年前提这个问题,就是脑残。二十年之前,应该是越穷越是要上大学,一上大学就跳了龙门。大家去看看《人生》《平凡的世界》《女大学生宿舍》,包括《一地鸡毛》,都可以明白上大学对穷孩子的重要性。 但今时今日,这个题就不好答了。因为“大学”不再是那个大学,“穷人”也不是当年的穷法。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前的大学,确确实实是国家提供的公共品,为一切有资格(主要是高...
阅读全文>>
第 19 页,共 32 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
总访问量:
博主简介
杨早
文化学者,作品《野史记》,正编《话题》系列丛书.
文章
个人分类
未分类
(628)
文章归档
2022 年十二月
(2)
2022 年十月
(1)
2022 年九月
(1)
2022 年八月
(1)
2022 年七月
(1)
2022 年六月
(3)
2022 年五月
(1)
2022 年四月
(1)
2022 年三月
(4)
2022 年二月
(2)
2022 年一月
(5)
2021 年十二月
(16)
2021 年十一月
(22)
2021 年十月
(9)
2021 年九月
(3)
2021 年八月
(12)
2021 年七月
(4)
2021 年六月
(3)
2021 年五月
(4)
2021 年四月
(4)
2021 年三月
(1)
2021 年二月
(7)
2021 年一月
(9)
2020 年十二月
(3)
2020 年十一月
(2)
2020 年十月
(3)
2020 年九月
(2)
2020 年八月
(2)
2020 年七月
(1)
2020 年六月
(5)
2020 年五月
(6)
2020 年四月
(10)
2020 年三月
(4)
2020 年二月
(12)
2020 年一月
(3)
2019 年十二月
(7)
2019 年十一月
(5)
2019 年十月
(6)
2019 年九月
(7)
2019 年八月
(4)
2019 年七月
(6)
2019 年六月
(5)
2019 年五月
(7)
2019 年四月
(6)
2019 年三月
(6)
2019 年二月
(5)
2019 年一月
(2)
2018 年十二月
(4)
2018 年十一月
(7)
2018 年十月
(4)
2018 年九月
(8)
2018 年八月
(22)
2018 年七月
(22)
2018 年六月
(7)
2018 年五月
(11)
2018 年四月
(6)
2018 年三月
(10)
2018 年二月
(6)
2018 年一月
(3)
2017 年十二月
(1)
2017 年十一月
(5)
2017 年十月
(5)
2017 年九月
(10)
2017 年八月
(7)
2017 年七月
(3)
2017 年六月
(10)
2017 年五月
(6)
2017 年四月
(2)
2017 年三月
(3)
2016 年十二月
(1)
2016 年十月
(1)
2016 年九月
(1)
2016 年四月
(1)
2016 年三月
(3)
2016 年二月
(3)
2016 年一月
(4)
2015 年十二月
(9)
2015 年十一月
(3)
2015 年十月
(5)
2015 年九月
(3)
2015 年八月
(3)
2015 年七月
(4)
2015 年六月
(2)
2015 年五月
(3)
2015 年四月
(1)
2015 年三月
(3)
2015 年二月
(1)
2015 年一月
(6)
2014 年十二月
(5)
2014 年十一月
(9)
2014 年十月
(2)
2014 年九月
(10)
2014 年八月
(6)
2014 年七月
(3)
2014 年六月
(1)
2014 年五月
(1)
2014 年四月
(1)
2014 年三月
(2)
2014 年二月
(2)
2014 年一月
(8)
2013 年十二月
(4)
2013 年十一月
(3)
2013 年十月
(2)
2013 年九月
(4)
2013 年八月
(6)
2013 年七月
(6)
2013 年六月
(3)
2013 年五月
(6)
2013 年四月
(1)
2013 年三月
(6)
2013 年一月
(4)
2012 年十二月
(3)
2012 年十一月
(2)
2012 年十月
(4)
2012 年九月
(3)
2012 年八月
(8)
2012 年七月
(7)
2012 年六月
(5)
2012 年五月
(2)
2012 年三月
(6)
2012 年二月
(8)
2012 年一月
(4)
2011 年十二月
(11)
2011 年十一月
(6)
2011 年十月
(10)
最新文章
堂食才是城市生活的灵魂
2022-12-14
非虚构的《活着》:么蔼光与李赓俞的故事
2022-12-02
在回乡的硬座火车上讲天体物理 | 新书过眼
2022-10-27
新书作者王朔,就像《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郎
2022-09-05
向小说索要地图与物价 | 早读
2022-08-09
最新评论